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冷、热疗法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 讲授新课: 第九章 冷、热疗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冷、热疗法的概念 感受器受到寒冷、温热或疼痛刺激—神经末梢发出冲动—传入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对冲动进行识别并通过传出神经纤维送出指示,反射性地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管收缩或舒张 ②温觉感受器(warm receptor):位于真皮下层,冷比热敏感,数量较冷决感受器少4-10倍 ③疼痛感受器(pain receptor)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 (一)生理效应 相对 生理指标 生理效应 用热 用冷 血管舒张/收缩 舒张 收缩 细胞代谢率 增加 减少 需氧量 增加 减少 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 减少 血液粘稠度 降低 增加 血液流动速度 增快 减慢 淋巴流动速度 增快 减慢 结缔组织伸展性 增强 减弱 神经传导速度 增强 减慢 体温 上升 下降 (二)继发效应(secondary effect) 定义: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作用:防御反应 用热30-45分,用冷30-60分钟就会产生继发效应 适宜时间:20-30分钟,1小时休息时间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1、方式:冷、热应用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 使用干冷、热时因存有空气,冷、热传导能力减弱;使用湿冷、热时,水是冷、热的极佳导体,比空气的传导能力强,而且渗透力大,可达深层组织, 2、面积:冷、热疗法的效果与面积大小有关 全身用冷、热,冷、热疗面积大,反应较强;反之,则较弱热疗的时间,应根据应用目的、机体状态和局部组织情况而定,一般治疗时间为10~30分钟 环境温度影响冷、热效应 5、部位:不同厚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不同;不同深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不同; 血液循环影响冷热疗法的效果 6、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居住习惯、肤色 如:老年人、婴幼儿对热特别敏感;而昏迷、瘫痪、循环不良者,对热的敏感性较差,易引起烫伤;若同一病人长期重复使用同一温度的热疗,病人对热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高热病人,可用冷疗降温,而麻疹高热病人,则不可用冷疗降温;对老幼病人,冷疗应慎重;对末梢循环不良者,应禁忌冷疗 干法(干冷、干热):保温时间较长、不会浸软皮肤、烫伤危险性小、更易耐受 湿法(湿冷、湿热):穿透力强、皮肤不易干燥、体液丢失较少、主观感觉较好 一、冷疗法 冷疗法是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皮肤,以达到止血、止痛、消炎和退热的治疗方法。 (一)目的 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冷疗可使血管收缩,Cap通透性降低,血流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所以常用于鼻出血、扁桃体摘除术后和局部软组织损伤的早期。 2、减轻疼痛 冷疗可抑制细胞活动,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而减低疼痛。同时,由于血管收缩,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渗出减少,因而减轻了组织肿胀而压迫神经末梢所引起的疼痛,常用于牙痛、烫伤、急性损伤早期。 3、控制炎症扩散 冷疗可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局部血流减慢,降低了细胞的活力和代谢,同时也降低了细菌的活力,常用于炎症的早期。 4、降低体温 当冷直接与皮肤接触时,通过物理作用,可将体内的热传导散发于体外,从而降低体温,常用于高热和中暑的病人。此外对于脑外伤、脑缺氧的患者,可利用局部或全身降温,减少脑细胞需氧量,有利于脑细胞的康复。 血液循环障碍 大面积组织受损、全身微循环障碍、休克、周围血管病变、动脉硬化、糖尿病、神经病变、水肿等,用冷使血管收缩,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影响细胞间液的吸收。2、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性病灶:用冷可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炎症的吸收 3、组织损伤、破裂:冷疗降低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损伤,影响伤口愈合4、对冷过敏:出现红斑、荨麻疹、关节疼痛、肌肉痉挛等症状 5、冷疗的禁忌部位 ①枕后、耳廓、阴囊处:由于皮肤薄,血液循环量少,容易引起冻伤 ②心前区:以防出现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心室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 ③腹部:以防出现腹泻 ④足底: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6、昏迷、感觉异常、年老体弱者慎用 方法 (局部冷疗法 + 全身冷疗法) 1、冰袋、冰囊(ice bags)的使用 【目的】 降温、止血、镇痛、消炎、局部消肿 【用物】 冰袋(冰囊)、布套、毛巾、冰块、木槌、帆布袋、脸盆 【步骤】 (1)查对医嘱,备齐用物 ①备冰:将冰块装入帆布袋,木槌敲碎成小块,放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以免冰块棱角损坏冰袋(冰囊)而发生漏水以及引起患者不适 ②装袋:将冰块装入冰袋(冰囊)内1/2-2/3满,便于冰袋与皮肤接触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