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源县理公港镇简志区域概况位置面积理公港镇地处桃源县西北,东靠黄甲铺,南邻龙潭镇,西连钟家铺,北界九溪、黄石镇,地域像一片枫叶,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长14.5公里,总面积98.03平方公里,距离县城60公里,是原区公所所在地,属于典型的山区与丘陵过渡地带,是通往五强溪和张家界的交通枢纽,桃源西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图为理公港镇行政区划图)建置沿革理公港,原为“李公港”。相传曾有一名李姓乡绅办事公道,说话有理公正,被尊称李公,李公门前有一小港,故称李公港,后寓说公正之意改为理公港。解放前,属灵岩乡。1952年土改复查时属理公港区。1956年为理公港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理公港人民公社,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仍名理公港公社。1995年撤区并乡,理公港乡仍保持原行政区划。1996年撤乡建镇更名为理公港镇。2011年4月撤乡并镇,将我镇观音垭村、白羊坡村、观音桥村、兰溪居委会、牌楼寺村、金鸡山村、商家坪村、小河口村、养珠湖村、泥头山村、杨公桥村、洗马池村、马进洞村、狮子坪村等14个建制村(居)调整为6个建制村(居)。全镇辖观音垭、兰溪、金鸡山、小河口、杨公桥、狮子坪6个村(居)委会,53个村民小组,4396户,155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61人,约占总人口的12.6%。环境资源理公港镇域范围内地貌为丘陵地形,最高海拔240.2米。最低海拔55.8米。南、西、北三面为山地,中部和东部地势略低,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耕地23385亩,其中水田19125亩,旱地4260亩,山林面积89370亩,其中油茶林50146亩。土壤类型为红壤,PH值为酸性,特别适合栽种茶油、苎麻、柑橘、水稻等。理公港镇境内的兰溪河为白洋河支流,发源于钟家铺乡及黄石乡,呈东西走向,流域面积120平方公里,干流长度25公里,干流坡降27‰,由西向东汇入白洋河入沅水。理公港镇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混交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热良好,群山环抱,林海绵绵,空气清新,山川秀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19.7mm,其中4-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全镇森林植被保存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8%,林木蓄积量5.5万立方米;境内山岭起伏,层峦迭嶂,清澈蜿蜒兰溪河穿境而过,有小一型水库两座,小二型水库13座,山塘995口,水力发电站2座,沟渠纵横交织,排灌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石灰石、碳页煤、矾矿、硫铁矿,生产石灰历史悠久。(图为理公港镇田园风光图)该镇属漆伍公路和漆牛公路的交汇处,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村村通水泥路,6个村实现了街道硬化。人口民族该镇辖5个村、1个居委会,54个村(居)民小组,4396户,155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61人,全镇有劳动力人口 8856人,境内全部为汉族,无少数民族杂居。经济发展全镇经济稳步发展,稳中提升。该镇属县西部地区的山区乡镇,没有区位优势,利用好现有资源和发展好传统产业是该镇经济实现增长的唯一途径。我镇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整体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的优势,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全面规模布局,粮、油、果、蔬、药、畜产业平稳增长,实现农业总产值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 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125.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80元;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44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945元;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38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402元;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3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302元;2014年,工业总产值1.2亿元,农业总产值 ,农村经济总收入128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337元,财税收入达823.02万元。2015年,工业总产值1.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54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850元,财政收入1178.76万元。种植业。镇内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油茶产业为特色产业,还种植红薯、土豆、花生、豆类、玉米、油菜、苎麻、柑橘等作物,后发展和引进红壤蜜柚、药材等种植。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鼓励农民种水稻,以双季稻为主,间植一季稻,理公港镇由于气候原因,不适宜种植双季稻,所以以一季稻为主。一季稻年种植面积达到18100亩,总产一般在7000吨左右。油菜种植面积10000亩,总产1200多吨。苎麻面积10000亩,总产900多吨。柑桔面积达到4000亩,总产在400吨左右。2014年共落实早稻软盘集中育秧92亩,早稻种植面积3000余亩,落实晚稻集中育秧面积60亩,种植面积3000余亩,中稻种植面积近万亩,超任务完成了县下达的种植任务。早稻亩产高的达到了700斤,晚稻亩产高的达到了800斤。“三冬”生产:理公港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采取“早下手、详规划、重落实、奖代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