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微循环的流变学 第一节 微循环 大约300 年前,卢文.虎克(Leeuwcnhok) 首先在镜下观察了心肌微循环,发现毛细血管和血液流动,并报道了红细胞在通过毛细血管时会发生形态变化, 20 世纪60 年代微循环和70 年代血液流变学开始发展起来,医学界对红细胞变形性的重要性才逐渐有所了解。 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研究,对于掌握微循环生理规律,认识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性质,探索生物微循环血液流动的力学性能和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 血液循环最基本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到组织,并带走组织中的代谢废物。这一功能是在微循环部分实现的。 一、微循环的组成: 身体各个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微循环的结构也就不同。广义的微循环还包括淋巴微循环。 二、微循环的功能 功能: 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向组织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携走代谢产物,调节内环境的稳定。 微循环的血管数量极多、容量很大、是个很大的贮血库。改变这个血库的容血量,就可以调节全身的循环血量和静脉的回心血量。 毛细血管数量和交换面积 人体全身约400亿根 总有效交换面积约1000平方米 心脑肝肾密度高 骨、脂肪、结缔组织密度低 三、微循环的物质交换方式 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组织液作为中介进行的。 组织、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发生物质交换,而组织液和血液之间则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结构及通透性 单层内皮细胞,外包基膜 内皮细胞相互连接处存在细微裂隙 (一)滤过和重吸收 当毛细血管壁两侧的静水压不等时,水分子就会通过毛细血管壁由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 1.滤过 (filtration) 由于毛细血管壁两侧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差异引起的液体由毛细血管从内向外的移动称为滤过。 2.重吸收 (reabsorption) 由毛细血管从外向内的反向移动称为液体的重吸收。 (二)扩散 1.概念 扩散(diffusion)指液体中溶质分子的热运动。扩散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最重要的方式。 2.影响扩散的因素 溶质分子: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扩散的速率与该分子在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浓度差、毛细血管壁对该分子的通透性、毛细血管壁的有效交换面积等因素成正比,与毛细血管壁的厚度(即扩散距离)成反比。 脂溶性物质:例如O2和CO2, 可以直接通过毛细血管的细胞膜扩散,因而扩散速率极快。 非脂溶性物质:例如钠离子、氯离子和葡萄糖等。 不能直接通过细胞膜,而需要通过毛细血管壁孔隙,因此毛细血管壁对这些溶质的通透性则与其分子大小有关,分子愈小、通透性愈大。 尽管毛细血管壁孔隙的总面积不超过毛细血管壁总面积的千分之一,但由于分子热运动的速度非常快,高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数十倍,因此血液在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溶质分子仍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物质交换。 (三)吞饮 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侧的液体可以被内皮细胞膜包围并吞饮(pinocytosis)入细胞,形成吞饮囊泡,继而通过毛细血管壁被运送至细胞的另外一侧,并被排至细胞外。一般认为,较大的分子如血浆蛋白等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交换。 四、微循环的特点 1.微循环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 微血管、毛细淋巴管都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很多脏器的实质细胞、组织都与微循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微血管为重要支架的立体结构,所以它们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微循环既具有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征。 3.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4.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代谢的一些特征。 5.微循环既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又主要受局部的调节。 五、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主要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造成微循环血液灌注的障碍。此时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既可有组织、器官灌注障碍,也可有细胞灌注障碍,并导致相应病变。 最常见的灌注障碍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低灌注状态 低灌注状态或称低血流状态 主要指在病因作用下,体内重要脏器微循环血液灌注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从而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低灌注引起的症状与体征,故有人称其为低灌注综合征 (二)无复流现象 指局部血管严重痉挛、阻塞时,相应组织器官缺血(一般缺血40~60分钟),此时如使血管再通,重新恢复血流,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此现象被称为无复流。 无复流现象常见于心肌,但也可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