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机网络第1章浅析.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的过程 * 1.6.3 TCP/IP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 开放的协议标准; 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适用于网络互联; 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所有运行TCP/IP协议的设备都具有唯一的网络地址; 标准化的应用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网络服务。 *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3)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处理两个通信的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表示方式,完成数据的格式变换、加密与解密、压缩与恢复;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为应用软件提供多种网络服务,例如文件服务、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与其它服务等。 * 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 * 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层次对应关系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与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与会话层对应;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对应; 互联网络层(internet layer):互联网络层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 主机-网络层(host-to-network layer):主机-网络层与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对应。 *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 主机-网络层 主机-网络层是TCP/IP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主机-网络层没有规定使用哪种协议,它采取开放的策略,允许使用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各种协议。任何一种现有的和流行的低层传输协议都可以与网络层接口; 这一点体现TCP/IP协议体系的开放性、兼容性,这也是TCP/IP协议成功的基础。 * 互联网络层 互联网络层的IP协议提供“尽力而为(best effort)”的网络分组传输服务; 互联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包括: 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数据发送请求,将传输层报文段封装成IP数据报,启动路由选择算法,选择适当的发送路径,并将数据报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处理接收的数据报,检查接收分组目的IP地址;如果目的地址为本结点的IP地址,则除去报头将分组交送传输层处理;如果需要转发,选择发送路径并转发; 处理互联网络的路由选择、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 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在会话的进程之间建立和维护端-端的连接,实现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 传输层定义两种不同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面向字节流(byte stream)的传输层协议; 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传输层协议。 * 应用层 TCP/IP应用层基本的协议为: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实现远程登录功能。 文件传输协议(FTP)实现交互式文件传输功能。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实现电子邮件传输功能。 域名系统(DNS)实现网络设备名字到IP地址映射服务功能。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实现网络设备的监控与管理功能。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实现Web服务功能。 * 应用层协议与传输层协议的关系 应用层协议可以分为3类: 依赖TCP协议的主要有TELNET、SMTP、FTP等; 依赖UDP协议的主要有SNMP、TFTP等; 既依赖TCP又依赖UDP协议的主要有DNS。 * 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 本书将采纳一种简化的层次参考模型; 这种参考模型包括5层,它比OSI参考模型减少表示层与会话层,用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代替TCP/IP参考模型的主机-网络层。 * 1.6.5 互联网协议标准、RFC文档与管理机构 * 1.7 我国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增长情况 截止到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 3.38亿,居世界第一。 *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 2009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超过国际互联网平均普及率23.8%。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在互联网普及率上与互联网应用发展较发达的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 1.7.2 我国互联网网民接入方式的变化 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采用宽带方式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4.3%,宽带网民数已达到3.2亿。 2009年6月底,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上升到1.55亿人,占网民数的45.9%,手机网民规模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 * 1.7.3 我国IP地址、域名、国际出口带宽增长情况 2009年6月底,我国IPv4 地址拥有数达到2.05亿个,年增长率达到29.7%。 2009年6月底,我国注册的域名总量为1.63亿个,其中.cn域名数量占我国域名数量的66.8%;.的域名占25%。 20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