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工程02t浅析.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4、长间隙击穿过程 在间隙距离较长时,存在某种新的、不同性质的放电过程,称为先导放电。长间隙放电电压的饱和现象可由先导放电现象作出解释。 长间隙的放电大致可分为先导放电和主放电两个阶段,在先导放电阶段中包括电子崩和流注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不太长间隙的放电没有先导放电阶段、只分为电子崩、流注和主放电阶段。 * * 如图所示为平板电极气隙,板内电场均匀,设外界电离因子每秒钟使阴极表面发射出来的初始电子数为n0。 计算间隙中电子数增长的示意图 由于碰撞电离和电子崩的结果,在它们到达x处时,电子数已增加为n,这n个电子在dx的距离中又会产生dn个新电子。 * 根据碰撞电离系数 的定义,可得: 分离变量并积分之,可得: 对于均匀电场来说,气隙中各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值不随x而变化,所以上式可写成: * 抵达阳极的电子数应为: 将式中的等号两侧乘以电子的电荷 , 可得电流关系式: 途中新增加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应为: 式中, * 式 表明:虽然电子崩电流按指数规律随极间距离d而增大,但这时放电还不能自持,因为一旦除去外界电离因子(令 ),即 变为零。 * 3、影响碰撞电离系数的因素 a)单位距离内产生碰撞的次数 若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为 ,则在1cm长度内一个电子的平均碰撞次数为 。 b)每次碰撞产生电离的概率 碰撞电离概率与电子在场强E作用下走过自由行程x所积累的能量qEx(q为电子的电荷量)有关,即要产生碰撞电离,此能量至少应等于或大于气体分子的电离能Wi * Ui为气体分子的电离电位 这就是说,一个电子走过的自由行程x至少应等于临界自由行程xi才能产生电离。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等于或大于xi的概率为 即 或 上式可改写为 * 根据碰撞电离系数α的定义,即可得出: * 当气体温度不变时,平均自由行程 与气压p成反比, 即 代入上式,并令AUi=B,可得 (A为与气体种类有关的比例常数) 由上式不难看出: 电场强度E增大时, 急剧增大; 很大或很小时, 都比较小。 * 所以,在高气压和高真空下,气隙不易发生放电现象,具有较高的电气强度。 高气压时, 很小,单位长度上的碰撞次数很多,但能引起电离的概率很小; 低气压和真空时, 很大,总的碰撞次数少,所以 也比较小。 * 4、汤逊理论 前述已知,只有电子崩过程是不会发生自持放电的。要达到自持放电的条件,必须在气隙内初始电子崩消失前产生新的电子(二次电子)来取代外电离因素产生的初始电子。 实验现象表明,二次电子的产生机制与气压和气隙长度的乘积( )有关。 值较小时自持放电的条件可用汤逊理论来说明; 值较大时则要用流注理论来解释。 * (1) 过程与自持放电条件 由于阴极材料的表面逸出功比气体分子的电离能小很多,因而正离子碰撞阴极较易使阴极释放出电子。此外正负离子复合时,以及分子由激励态跃迁回正常态时,所产生的光子到达阴极表面都将引起阴极表面电离,统称为 过程。 为此引入系数。 *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 过程,电子总数增至 个。因在对 系数进行讨论时已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 -1)个正离子。由系数 的定义,此( -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 ( -1)个新电子,这些电子在电极空间的碰撞电离同样又能产生更多的正离子,如此循环下去。 * 自持放电条件为 :一个正离子撞击到阴极表面时产生出来的二次电子数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 :两极板距离 此条件物理概念十分清楚,即一个电子在自己进入阳极后可以由 及 过程在阴极上又产生一个新的替身,从而无需外电离因素放电即可继续进行下去。 * (2)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 汤逊理论是在低气压、 较小的条件下在放电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的。 过小或过大,放电机理将出现变化,汤逊理论就不再适用了。 过小时,气压极低( 过小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过小, 远大于 ,碰撞电离来不及发生,击穿电压似乎应不断上升,但实际上电压U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场致发射将导致击穿,汤逊的碰撞电离理论不再适用,击穿电压将不再增加。 * 过大时,气压高,或距离大,这时气体击穿的很多实验现象无法全部在汤逊理论范围内给以解释:放电外形;放电时间;击穿电压;阴极材料。 因此,通常认为, >0.26 cm(pd>200 cm ? mmHg)时,击穿过程将发生变化,汤逊理论的计算结果不再适用,但其碰撞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