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8地形图应用)素材.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 地形图的应用 8.2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2.求点的高程 3.确定图上直线的长度、坐标方位角和坡度 8.3 地形图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按一定方向绘纵断面图 2.勾绘汇水面积界线 3.按限定坡度选最短路线 8.4 地形图在平整土地中的应用 1.计算平整土地设计高程 例:某块地建立4个方格网,方格边长为10米,测得各方格点的高程如下图所示(数字以米为单位)。 8.6 地形图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8.6.2 地形图应用于园林规划设计 8.6.3 地形图应用于给水、排水设计 * 8.1 地形图的阅读 8.2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8.3 地形图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8.4 地形图在平整土地工作中的应用 8.5 地形图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图名、图幅编号、接图表 (2)比例尺 (3)内外图廓与坐标格网 (4)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5)测图日期 8.1 地形图的阅读 1.图外的注记 接图表 地形图编号 (1)地物识读 地物的核心是居民地,从了解居民点入手,再了解与县相关的道路、河流、电力线、农田等。 (2)地貌识读 从主要山头、山梁入手,依据等高线识读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各种地貌的分布。 2.地物和地貌的识读 1、求点的坐标 如右图,求P点的坐标。 (1)确定P点所在方格abcd; (2)过P点作格网平行线交方格 于m、n点和f、g点; (3)量da、dm、dc、dg。 则P点坐标为: l为方格边长(10cm)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l=dm+ma=dg+gc 考虑图纸伸缩以及不可避免的误差。 如右图中P点,可通过P作一条大致垂直于两相邻等高线的线段mn,在图上量出mn和mp的长度,则P点的高程为 式中,hmn = 1m,为本图幅的等高距,设dmp = 3.5mm,dmn = 7.0mm,则 hmp = (3.5/7.0)·1= 0.5m HP = 65+0.5 = 65.5m 如右图所示,欲求A、B两点间的距离、坐标方位角及坡度,必须先求出A、B两点的坐标,则A、B两点水平距离为: AB直线的方位角为: AB直线的平均坡度为: (1)表示方法 用横轴表示水平距离,比例尺为1:1000 — 1:2000 用纵轴表示点的高程,比例尺为1:50—1:200 一般地,纵轴比例尺比横轴比例尺大10或20倍。 1、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并确定距离与高程比例尺。 2、在横轴上,按距离比例尺标绘A、1、2、3、…。 3、按高程比例尺将各点标绘在纵轴方向上。 4、用圆滑曲线连接各标绘的各点。 作图步骤 汇水面积的边界,这个边界实际上是一系列分水线即山脊线的连线。汇水面积边界线的特点是: (1)边界线是通过一系列山脊线连系各山头及鞍部的曲 线,并与河道的指定断面形成闭合环线; (2)边界线在山顶或鞍部处有较大的方向改变。 1:1000比例尺地形图,要求从A开始,在图上选一条坡度不超过+8℅的最短路线,终点为B点。 在1:1000图上即d=12.5/1000=12.5mm,以A点为圆心,12.5mm为半径划引弧交于50m等高线的1和1,同法进行直至B点。由于B点高程为55.9m,与6或6′点所在等高线高程之差为0.9m,则所需最短距离是(0.9÷8%)÷1000,即为11.25mm,由于6′B间尚不足此最短距离,应展线;6B间距大于最短距离,可随意由6点到达B点。因此可初步确定路线为A123456B,一般需到实地勘查确定。 已知地形图等高距为1m,因此路线在相邻等高线间最短水平距为 平整土地设计高程H0的推导 设H1、H2、H3、H4....分别表示各桩点的高程(见下图),则: 第1方格平均高程= (H1+H2+H4+H5)/4; 第2方格平均高程=(H2+H3+H5+H6)/4; . . . . . . . . . . . 第5方格平均高程= (H7+H8+H10+H11)/4。 所以平整土地总的平均高程H。为5个方格平均高程再取平均,即 n 为方格总数 ∑H角 为各角点高程总和 ∑H边 为各边点高程总和 ∑H拐 为各拐点高程总和 ∑H中 为各中点高程总和 式中: 式中:H1、 H10、H11、H9、H3均为角点;H4、H7、H6、H2均为 边点; H8为拐点;H5为中点。 因此,同理可写出通式: [(H1+ H10+H11+H9+H3) /4 +2(H4+H7+H6+H2)/4+3H8/4+4H5/4 ] H0= 图中: 1、 10、11、9、3 均为角点; 4、7、6、2 均为边点; 8 为拐点; 5 为中点。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