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波行法
本章将利用行波法和球平均法分别求解一维和二维、三波动方程Cauchy问题的
§1 一维波动方程的Cauchy问题
D’Alembert 公式
考虑初始位移为,初始速度为的无界弦的自由振动,该振动可以归结为如下初值问题:
(2.1)
由第一章第三节弦振动方程可经自变量变换简化,作变换:
由
代入方程(2.1)得
由 ,
有
先对积分,得
其中是任意的函数,再对积分,得到
其中都是任意的函数.把换成x,t的表示式,即得
(2.2)
(2.2)给出的仅仅是泛定方程的解为了得到满足(2.1)的解,考虑初值条件
(2.3)
和 (2.4)
将(2.4)两端取从到积分:
(2.5)
其中.
联立(2.4)和(2.5),解得:
将以上两式代入(2.2)即得Cauchy问题(2.1)的解
这叫做一维波动方程Cauchy问题的D’Alembert公式.。
(1) 可以证明,当时,D’Alembert公式一定满足Cauchy问题,故该问题的解存在。
(2) 得到D’Alember公式一个解,故该问题的解是唯一的。
(3) 稳定性。 设
有解,对,当,, 时,有
取,则,故稳定。
结论:当时,Cauchy问题是适定的。
解的讨论
(1)泛定方程解的物理意义
令,得
是方程的解,当取不同的值时,它表示相应于不同时刻的振动状态:
表示初始时刻振动状态,
表示时刻振动状态。
在平面上,将向右平移距离即得到,随着的增大, 将逐渐地往右平行移动,故称齐次波动方程形如的解为右行波。
右行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不变, 经过时刻,波形移动了的距离,右行波的传播速度为一个常数,速度不变。
为左行波,它表示波形以速度向左传播,且传播过程中,波形也不变化。
(2)D’Alember公式的物理意义
1)初始位移引起的振动
由达朗贝尔公式
,
即初始位移分为两半分别向左、右两方以速度移动(图2由下而上各图的细线所描绘),这两个行波的和(图2由下而上的粗线所描绘)给出各个时刻波形。
图1
图2
物理现象为弦上各点,振动未传播到时,处于平衡位置时,振动传到时,相应点将发生位移的变化,振动传过后,该点仍回复到平衡位置。初始位移引起的振动有清晰的波前和波后。
2)初始速度引起的振动:
设
取 ,此时
是的一个原函数,
其图形由图3给出, 时,为与的叠加,为左行波和右行波叠加而成。
的波形见图4,
细线表示左、右行波,
粗线表示两者的叠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
波形为上下底边
逐渐伸长的等腰梯形。
弦上各点在未扰动前处于平衡状态,对某固定点而言,一经扰动,就不再回复到原来的位置,此种现象成为有持久后效。初始速度引起的振动有清晰的波前而无清晰的波后。
影响区域、依赖区间、决定区域
(1)影响区域
假定初值
讨论在哪些点上的初始振动,在时刻的传播范围。
由泛定方程解的物理意义知:由左、右行波叠加而得。上的初始振动,在时刻,右行波传到,左行波传到,因此经过时刻,初始振动传播的范围是:,称区域
为区间的
影响区域,见图5.
x1 x2
(2)依赖区间 依赖区域是讨论时空平面上任一点 的将依赖于哪些点的初值问题。
由D’Alembert公式
仅依赖于上的初值,称区间为点的依赖区间
(3) 决定区域
在上给定了初值,则点的值也就被确定。点与区间端点连线的斜率分别为, 因此过作斜率为的直线,过 作斜率为的直线,此两条直线与围成区域: , 见图6,称三角区域B为区间的决定区域。
x1 x2
齐次化原理(Duhamel原理)
一条无界弦,初位移、初速度为0,受外力作用作强迫振动.
(I)
其中
齐次化原理 设是齐次cauchy问题
(II)
的解,其中是参数,则
为非齐次方程cauchy问题(I)的解。
冲量原理的物理意义:
由冲量原理 在时间段,外力F的作用相当于在原有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增加了 的速度,即可视为单位质量物体在时刻获得的初始速度,将各时间段的作用叠加起来即得外力在时间内对弦的作用
利用齐次化原理给出非齐次方程Cauchy问题(I)的解。 令,则问题(II)变为:
(I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