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南京G26项目雨水回用系统方案研讨.doc

绿地南京G26项目雨水回用系统方案研讨.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绿地G26雨水综合利用 初 步 方 案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三月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1 二、设计依据 1 三、项目水量平衡分析 1 3.1 收集水量核算 1 3.2回用需水量 1 3.3来水收集量与回用需水量平衡分析 1 四、水质分析 1 4.1收集雨水水质分析 1 4.2回用水水质要求 2 4.3收集雨水水质与回用水质主要指标对比 2 五、雨水处理站方案设计 3 5.1设计规模 3 5.2处理站建设选址 3 5.3系统工艺流程 3 5.3系统设计说明 4 六、主要设备、构筑物一览表 9 6.1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9 6.2 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 9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绿地南京G26雨水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本项目拟收集屋面及雨水处理后回用于绿化及道路冲洗。其中地块屋面雨水收集面积约为 m2,地面面积约为 m2。 二、设计依据 1.1《建筑与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3《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 1.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版) 1.6其他相关的国家或部颁规程规范与标准 1.7主设计单位提供的参数等资料 三、项目水量平衡分析 3.1回用需水量 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来水经处理后回用与绿化及浇洒路面,采用PP模块地块的雨水回收的回用水量均为日用水量的1/3。 3.2收集水量核算 因收集面积足够大,故可按照收集水量满足3天的用水量核算,PP蓄水模块的体积为163 m3 3.3来水收集量与回用需水量平衡分析 本地块来水收集量约为根据需水量设计雨水处理站处理规模,期间降雨量分布此次项目收集雨水,雨水水质为准,可采用《建筑与院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中的经验值:CODCr mg/L、SS mg/L、色度度根据《建筑与院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的规定,回用水的CODCr、SS指标应满足其余指标应符合雨水处理后CODCr、SS指标(GB50400-2006) 项目指标 循环冷却 系统补水 观赏性 景观水 娱乐性 景观水 绿化 车辆 冲洗 道路 浇洒 冲厕 CODCr(mg/L) ≤ 30 30 20 30 30 30 30 SS(mg/L) ≤ 5 10 5 10 5 10 10 指标() 序号 项目指标 冲厕 清扫道 路消防 城市 绿化 车辆 清洗 建筑 工地 1 pH 6.0~9.0 2 色度 ≤ 30 3 嗅 无不快感 4 浊度(NTU) ≤ 5 10 10 5 20 5 溶解性总固体(mg/l) ≤ 1500 1500 1000 1000 —— 6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 10 15 20 10 15 7 氨氮(mg/l) ≤ 10 10 20 10 20 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 1.0 1.0 1.0 0.5 1.0 9 铁(mg/l) ≤ 0.3 —— —— 0.3 —— 10 锰(mg/l) ≤ 0.1 —— —— 0.1 —— 11 溶解氧(mg/l) ≥ 1.0 12 总余氯(mg/l) ≤ 接触网30min后≥1.0,管末端≥0.2 13 总大肠菌群(个/l) ≤ 3 水质指标 CODcr 色度 收集雨水 90 30 40 绿化回用 30 10 30 去除率(%) 70 75 25 五、雨水处理站方案设计 5.1设计规模 本方案设计处理站处理规模约为16m3/d。 5.2处理站建设选址 根据业主提供参考资料,处理站弃流系统以及采用室外地埋PP模块蓄水池,采用简易的一体化地埋处理装置。 5.3系统工艺流程 雨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以无机物为主,并含有大量的泥砂,且雨水的可生化性很差。根据《建筑与院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的工艺流程设计要求,应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根据本工程水量及水质的特点,结合本公司的技术优势,建议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图1) 图1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流程图 5.3系统设计说明 本方案收集的雨水需经过前期安全分流弃流系统后进入蓄水池,经过水质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