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与教的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的词源 Psychology phyche logos 精神、灵魂 学说、规律 心理学是研究精神、灵魂及其规律的科学。 19世纪以前 1。特点:心理学没有成为独立的学科,一直混杂在哲学内,许多哲学家同时也是心理学家,他们用哲学思辩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 2。内容: (1)灵魂论:灵魂与身体的关 系 A、柏拉图:灵魂来自理念世界,是不死的,可以轮回降生。 B、亚里斯多德:《PSYCHE》,灵魂是生物的功能,是生命活的动力,身体只是灵魂的工具。 (2)人性论 性善论:孟子:从由生俱来的恻隐、羞恶、辞让和是非等四个善端扩展为仁、义、礼、智。 性恶论: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性无善恶论: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 叶 适:心所以万殊者, 感外物而不一也。 (4)认识论 柏拉图:认识来自理念世界,认识只是把降生时失掉了的东西再回忆起来而已。 唯物主义:认识来自感觉经验,感觉的对象是外在的事物。 小结: 哲学心理学虽然已经论及心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但因只用思辩的方法,大多以常识或猜测为基础,又缺乏生理学知识,因而无法使心理学发生根本性变化,始终与哲学混杂在一起,且被定义为研究灵魂的科学。 二、科学心理学 从19世纪末开始,心理学逐渐采用自然科学实验研究的方法,促使心理学发生根本性变革。 缪勒和赫尔姆霍茨:感官生理学 韦伯:韦伯定律 费希纳:心理物理学 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运用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理学已经从哲学的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心理学诞生后,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学派林立的局面。影响最大的有四个学派: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 华生: 《一个行为主义者眼里的心理学》 巴甫洛夫 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 2。主要观点: A、心理学不研究心理,而是研究行为。 B、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S—R) C、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是强化的结果。 D、反对内省法,主张用条件反射法。 (二)认知心理学 1。代表人物: 尼塞:《认知心理学》 (1967年) 《Cognitive Psychology》 2。主要观点: (1)反对S—R,主张S-O-R。 (2)主张从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揭示O。 从过程看:O是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从结果看:O是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造。 托尔曼的认知地图: (三)精神分析心理学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2。主要观点 A、心理学研究无意识。 B、性冲动是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 C、人格是由本我、超我和自我构成的 D、研究方法是精神分析法,其中最主要是梦的分析。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 马斯洛 罗杰斯 阿尔波特 2。主要观点 A、既反对行为主义的无心理论,也反对精神分析的无意识论,号称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B、认为人具有积极向上的本性,能达到自我实现,主张以人为本。 三、心理学的性质 (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 (三)可以用包括实验法在内的各种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 (四)对不同的心理学学派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二节 心理学与教育 一、教育需要心理学 (一)良好教师心理特征的问卷研究和相关研究 1。教师的知识水平与职业成就 研究发现两者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说明大学毕业的教师的职业成就不再取决于知识的数量,可能取决于知识的结构。 2。教师的智力水平与职业成就 研究发现两者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为大学毕业的教师,智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因而教学效果不再随智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3。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职业成就 研究发现两者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教育能力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育能力的构成: 1。教材处理能力 2。言语表达能力 3。课堂管理能力 4。教育想象能力 4。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 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即教师期望高,学生越来越好;期望低,学生越来越差。 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 第一,责任心 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