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鱼回一株新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pdf

斑点叉尾鱼回一株新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斑点叉尾鱼回一株新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pdf

第27卷增刊 内 蒙 古农业 大学 学 报 Vol2702S 2005年7月 J11l2005 ofInner Journal Mon901iaAgriclllturalUmversity 文章编号:1009—3575(2005)02S一叭42—02 斑点叉尾鲴一株新致病菌的分离 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A IDENTIFICATIONOFNEWPATHoGEN INICTAIURUSPUNCTATUS 耿毅。汪开毓,陈德芳。黄小丽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雅安625014) 近几年来在四JrI、重庆等地发生了一种斑点叉尾鲴急性流行性传染病,以病鱼体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 褪色斑,腹水、肠炎和后肠的肠套叠为病变特征,尤其是后肠的肠套叠的病变在目前所报道的斑点叉尾鲴疾 病中是极其罕见的。该病具有发病突然,死亡率高,传染快等特点,已给当地的斑点叉尾鲴养殖带来严重的 rDNA 经济损失。本研究从发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高致病性的病原菌,并采用传统的细菌表型特征以及16S 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对该茵进行了分类鉴定。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鱼:病鱼采自四川龙泉湖斑点叉尾鲴养殖场;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TSA、TSB和兔血营养琼脂按 DNA聚合酶购自大连宝生物公 常规方法自制;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购自杭州天和生物试剂有限公司。Taq 司,PCR引物由上海博亚生物有限公司合成。 1.2方法 1.2.1病原菌分离无菌从病鱼肝、肾取样划线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和兔血营养琼脂平板置于28℃ 培养24h,挑取单个优势茵落在TSA平板上再次划线,获得纯培养的CCFB0024菌株。 比浊管调整细菌浓度为1 尾鱼腹腔接种0.5ml菌液;另外1组作为对照组每尾鱼注射0.5ml无菌生理盐水。 1.2.316S 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参照有关方法进行。 2结果 2.1人工感染试验 试验组斑点叉尾蛔在接种感染后8h,斑点叉尾如表现为游动无力,呼吸缓慢,并逐步出现头向上.尾向 常。死亡的斑点叉尾鲴表现为口腔周围、下颌、腹部等充血、出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剖解可见腹腔内有淡 黄色或带血的腹水,胃内充满大量浓稠的粘液,胃黏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有大量淡黄色或含血 的液体,肠黏膜充血、出血,并于中后肠出现1~2个肠套叠,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龃症状和病变相似。并从 *收蔫日期:2005—06—20 增刊 耿毅等: 斑点叉尾鱼目一株新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143 性传染病的病原茵。 2.2形态特征 呈灰白色,圆形,表面光滑,边沿整齐的半透明菌落;在TSA平板上形成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直径0. 8mm--1.2mm的透明的无色菌落;在兔血平板上出现明显的8溶血环,且溶血环呈草绿色。 23生理生化特征 温度为25℃~30℃,在含盐量5%以下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生长的pH范围为5.0~90最适pH为6.0~7. 0,其他的生理生化特征见表I。 表1 CCFB0024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 2.4 16S rDNA的PCR扩增结果与系统发育分析 rDNA片段约1 PCR扩增出CCFB0024菌株的16S 养单胞菌属的细菌,再将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16S 高的序列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属内相关菌株的16S 支,结合形态学和理化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