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纲要
绪论
1.弹性与弹性变形
物体受到不大的外力作用后产生的变形,在外力除去后可以全部恢复,物体仍保持原有的形状和尺寸。这种性质称为材料的弹性,这种可以全部恢复的变形叫弹性变形。这时称物体处于弹性状态。
2.塑性与塑性变形
当外力超过一定限度后,在物体某些部分内,任意点上的应变将不随应力的消失而恢复。这种变形不可恢复的性质称为塑性,不随应力消失而恢复的那部分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3.弹性区与塑性区
在加载过程中,物体的一部分产生塑性变形时,称该部分已进入塑性状态,同时将该部分称为物体的塑性区,未进入塑性状态的区域则为弹性区。
4.塑性变形的特点
(1)塑性应变和应力之间不再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塑性变形不仅与当前的应力状态有关,还与加载的历史有关。
(2)应力与应变(或应变率)之间呈非线性关系。
5.塑性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建立在塑性状态下应力与应变(或应变率)之间的关系。
(2)研究物体受外力作用进入塑性状态后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包括研究在加载过程中的每一时刻,物体内各点的应力和变形。以及确定弹性区与塑性区的界限。
(3)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绕过加载过程中应力与变形的变化而直接去求物体达到极限状态(塑性变形无限制发展,物体已达到它对外力的最大承载能力)时的荷载,即极限荷载。这种研究方法通常称为极限分析。
6.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1、材料的塑性行为与时间、温度无关(在我们所研究的范围内,通常不考虑时间因素对变形的影响(如弹性后效、蠕变等),而且只限于考虑在常温下和缓慢变形的情形,所以也忽略温度和应变速度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2、材料具有无限的韧性
3、材料是均匀的、连续的,并在初始屈服前为各向同性,且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一致;
4、任何状态下的总应变可以分解为弹性和塑性两部分,且材料的弹性性质不因塑性变形而改变;
5、对应于塑性变形部分的体积变化为零,静水压力不产生塑性变形。
7.简单拉伸与压缩试验
(1)拉伸试验
由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可知:
图1.1 图1.2
①拉伸开始阶段σ和ε成正比,变形全是弹性的。P点的纵坐标称为比例极限。
②应力超过后,σ与ε不再成正比,但变形仍是弹性的。Q点的纵坐标称为弹性极限。
③应力超过后,在SA段内应力不再增加,而应变继续增长,这种现象称为屈服现象。对应于R点的应力称为上屈服极限,对应于SA的应力称为下屈服极限。一般把下屈服极限称为屈服极限,以表示。
④对于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常规定以产生某一指定的残余应变(例如0.2%时的应力作为屈服极限。记为。
常常认为(==),在σ≤阶段,服从虎克定律σ=。这里E是弹性模量,它也是σ—ε曲线初始直线段的斜率。
⑤A点以后如欲继续产生变形,则需继续加载,σ—ε关系如曲线ABF,这一阶段称为强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任一点上曲线的斜率称为强化模量,一般E1<E。
在进入塑性阶段(即应力σ≥)以后,设从任一点B处开始卸载,则σ—ε曲线为通过B点且与初始直线段OP平行的直线BCD,当全部应力卸完时即达到横坐标轴上的D点,原来在B点时整个应变ε为OH,卸载后DH段消失,故DH段即为相应于B点的弹性应变,而残余应变OD段,即为相应于B点的塑性应变。故有ε=+。同时可以看出,卸载至任意点C时,卸掉的应力与恢复的应变之间也应当服从虎克定律,即(见图1.1)由图1.1也可以看出BD线上的C点与OP线上的C‘点具有同样的纵坐标,也就是说受有同样大小的应力,而其横坐标,也就是产生的应变却完全不同。这也说明在塑性力学中应力和应变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产生的应变,不仅和所受的应力有关,而且和加载历史有关。
设从D点再重新加载。σ—ε曲线几乎完全沿原来的卸载直线DCB上升,直至非常接近B点处才略有弯曲最后到达BF段上的一点S‘,(非常接近B点,也可以近似地认为与B点重合)。这样可以看到,经过一次塑性变形以后再重新加载的试件,其弹性段增大了(图中S’点或B点高于S点),屈服极限提高了(可以认为S‘点或B点的纵坐标为重新加载时的屈服极限)。这种现象称为强化现象,相当于S’点或B点的应力称为后继屈服极限。自S’点以后再继续加载时将仍沿原来未经卸载的σ—ε曲线S‘F前进。
⑥图1.1中σ—ε曲线至F点后开始下降,这意味着应力降低而应变仍可继续增长,直至C点试件破坏。实际上这是由于在F点处试件已开始出现颈缩现象,试件截面积A与原始截面积A0相差甚大,仍以A0除P得到的已不是试件的真实应力。以瞬时截面积A去除P才可较真实地反映试件中的应力,这时称为真应力。图1.1中的虚线FG’即表示在这一阶段真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2)压缩试验 Bus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武汉井上华光有限公司质量手册(A版修正改)剖析.doc
- 武汉理工大学UML2012年度考试试卷及其答案剖析.doc
-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地科GPS复习剖析.doc
- 美国社会责任大辩论讲义.doc
- 机械制图尺寸标注详解概要.ppt
- 武汉市第五医院重离子治疗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剖析.doc
- 第一节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课时1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概要.ppt
- 药品市场营销第三章讲义.ppt
- 药品详情-副本讲义.docx
- 药品招投标知识(经验)汇总讲义.doc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时 分数乘小数.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3课时 比的应用.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5课时 圆的面积-2.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7课时 解决问题-1.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利率.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8课时 解决问题-2.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整理和复习.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1.pptx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复习第2课时 可能性.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