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6次课教案zxf.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6次课教案zxf

课题名称 第三章 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和绩效 第2节小学课程目标 一 小学课程目标层次 二 小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表述方式、制定和要求 课次 第(6)次课 课时 2 课型 理论(√);实验();实习();、实务();习题课();讨论(); 教学目标 理解舒伯特的四种课程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式及掌握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要求;能掌握运用小学教学目标的层次和和设计、制定要求。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小学课程目标的取向制定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层次以及制定要求是重点,舒伯特的课程取向为难点。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来解决。 教学基本内容与教学设计 [第1学时] 第二节 小学课程目标 一 课程目标的层次(一)课程目标主要有四类 1 认知类 包括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思维能力;2 技能类 包括行为习惯、运动和交际能力 3情感类 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观审美观等 4 应用类 包括运用前三类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特点 整体性 连续性 层次性 积累性 ※※(二)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三级课程管理 一、三级课程管理的目的 二、三级课程管理的内容及其特点 (一)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二)地方课程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主管。(三)学校(校本)课程 由学校主管。负责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本校必修科目的实际课程标准;确定选修教材的编写、选用;开发活动课程;制定重大课程改革方案,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进行课程实施的管理。 学校(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三、三级课程管理的模式 一、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和表达举例 二、三维目标之间关系准确把握相关概念及其关系是理解三维目标并以此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 ※※ 二 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所谓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是指确定课程目标时研究者持有的指导思想和预设的价值观。这种指导思想和预设的价值观最终以某种潜在或者显在的方式决定着最终的课程目标及其表现形式。(一)普遍性目标 (global purposes)(二)行为目标 (behavioral objectives) (三)生成性目标 (evolving purposes (四)表现性目标 (expressive objectives) 这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 E. W.Eisner)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 [第2学时]三 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 (一)行为目标表述方式 (二)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式 四 课程目标的制定和要求(一)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 2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3 学科的发展(二)制定课程目标的要求1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统一。2 外显性和内隐性结合。 3学科特殊功能和课程一般功能相统一。 练习 1简述对三维课程目标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讲授法与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黑板 参考资料 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钟启泉、汪霞编著《课程与教学论》麦克尼尔著,《课程导论》;Psychology and life 译者:王垒/ 王甦等作者: Richard Gerrig / Philip Zimbardo 课外学习任务 钟启泉、汪霞编著《课程与教学论》 课外学习指导 集体辅导 教学后记 教学基本内容与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内容与教学设计 [第1学时] 第二节 小学课程目标 一 课程目标的层次 ※※(一) 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入,对课程目标的研究越来越明确具体。20世纪70年代,美国课程论专家RS.Zais 蔡斯把课程目标分成三个层次,课程目的curriculum aims,课程目标curriculum goals和课程结果curriculum objectives。(教育大辞典)从儿童所处一定教育阶段出发对课程目标解释分类,提出课程目标主要有四类 1 认知类 包括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思维能力;2 技能类 包括行为习惯、运动和交际能力 3情感类 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观审美观等 4 应用类 包括运用前三类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特点 整体性 连续性 层次性 积累性 ※※(二)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三级课程管理 1999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由此拉开了我国构建“三级课程体系”改革的序幕。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