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聲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的改进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的改进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
岳阳市岳阳楼区花板桥学校 周岳玲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通过各种物质来传播的。那么,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是否相同呢?对于这一点,学生没有生活经验,老师凭语言也是无法讲清楚的。因此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非常重要。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
学生以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线等作为声音的传播媒介,让振动的音叉分别接触以上材料的一端,让学生在另一端感受音叉的振动和声音的大小,并比较这些物体传播声音能力的不同。
不足之处:
1.各种材料形状不同,厚薄不同,粗细也不同。
2.实验要求学生每次敲击音叉要用同样的力量,这难以控制。
3.音叉发声持续时间短,学生获得的听觉感受不明显。
4.原实验只选用了1米长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做传播介质,传声效果人耳难以分辨。
由于以上四点因素,无法满足控制变量实验要求,实验设计不严谨。无法得出科学结论。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选取形状相近(细线)、粗细相近、长短一样、不同材质的材料。
2.用一个话筒连接四个听筒。话筒里使用同一持续声源。
3.借助“土电话”装置,放大了声音的效果,让学生获得清晰的听觉感受。
4.增加材料的长度(约2米),扩大了传声效果的差异。
对于材料长度的确定,我们做了多次尝试。为了增加传声效果的差异性,我最初选用了5米长的材料进行实验,虽然实验效果明显,但由于取材过长,不利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来,我请教了科学组的老师们,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分别将材料缩短至4米、3米、2米、1米。我分别将这些不同长度的“土电话”分发给不同的实验组来做实验(每个实验组选20人参加)之后,我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了统计。通过分析,我发现,选用2米长的材料进行研究,既能保证实验效果,又缩短了取材,大大方便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改进后的实验,学生乐于参与,尽可能控制了材料的形状、粗细、长短和声源的音量这四个变量,实验设计更严谨,实验效果更明显。
四.实验器材
粗细相近、长短一样的铜丝、铁丝、棉线、尼龙线各1根,5个一次性塑料杯子,5根火柴棒,1枚穿孔的针。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图
“土电话”传声原理。
六.实验过程
演示实验:20人参与实验,每组5人,分4组。
学生实验:每组5人,分10—12组。
组员分工协作:1人控制声源(一段优美的音乐),2 人分别用两耳同时听两个听筒,然后相互交换听筒,保证每人听到由四种不同材料传递的声音。另有2人协助同学交换听筒,以防交换听筒时串线。
听的方法是:第一次两耳分别听由铜(或铁)线和棉线(或尼龙线)传声的听筒,第二、三次两耳分别听由铜线和铁线或棉线和尼龙线传声的听筒。
教师指导:控制声源的音量,提醒学生将“听筒”线拉紧。
每次听完后,指导学生及时填写记录。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实验记录表
材料 传播声音效果比较
(强、弱) 传播声音效果由强到弱排序
(1、2、3、4) 铜 线 强 2 铁 线 强 1 棉 线 弱 4 尼龙线 弱 3
七.实验效果
为了检验改进后的实验效果,我将教材原实验和改进后的实验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挑选,结果大多数学生争着要用“土电话”装置来做实验。学生对“土电话”装置表现出极大地兴趣,用他们的话说:很好玩。更重要的是,用教材原实验去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由于实验中没有控制好变量,学生的感觉很模糊,我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学生得出的结论参差不齐,就连传声效果最好的金属铝箔也没能区分出来,因此无法得出科学地结论。
而用改进后的“土电话”装置做实验的同学,他们在享受美妙音乐的同时,能清晰分辨出这四种不同材质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效果的不同。传声效果最好的是铁线其次是铜线、尼龙线,最差的是棉线。所有参与实验的小组,他们的实验结论相同。
八.自我评价
改进后的实验,实验材料易找,学生乐于动手和参与。实验设计符合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加深了学生对声音是通过各种物质来传播的理解,而且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有效控制相关变量实验,学习了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发现了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效果是不同的。此外,由于制作较简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用其他不同材质的细线做“土电话”装置来研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