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doc

《后進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進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这些学生很多都被老师和家长列进后进生行列,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因为是后进生,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后进生,他们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长的“心病”。他们无法与父母沟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研究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后进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实现自我转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后进生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学业的落后,他们和老师的鼓励关爱无缘,更和学校的评优评先无缘,他们的自尊常常会随着一次次考试而丧失殆尽,从这方面说他们是学校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从社会学角度来讲,这些后进生在学校中更应该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与同情,但由于激烈的升学与就业压力,使得学校中的竞争过于残酷,后进生往往被忽略。但对于后进生如果不给与更多的关爱与同情,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而到了这一步后进生就会成为校园中的不和谐因素,他们就会在校园中打架斗殴,逃学旷课,破坏课堂纪律,顶撞老师,不服管理,给校园管理带来麻烦,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困难。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后进生学会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达到品德符合社会规范之目的。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处世,面对生活。另外还要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学习方法,发展其学习能力,最终成为学业有进步,人格发展健全发展的人。 (二)课题界定 ??? 1、后进生的概念应表述为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呈现偏差的学生。如学业和品德均出现偏差,可称为双后进生。偏差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比较,纵向比较即学生的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是否达到学生本人能够达到的正常水平,横向比较即是否滞后于教育目标与要求。 ??? 2、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有以下特点:(1)表现在认识特征上是认识能力低下,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常是非模糊或颠倒。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常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趣味观。(2)表现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门义气,常表现为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变化无常。(3)表现在意志特征上是薄弱型,有时显现两极特点。常常是在正确方面表面出自卑和意志薄弱;在狭隘的利己主义方面表现出意志力畸形的“坚强”。(4)表现在学习上,学习水平、能力水平、基础都比较差。学习习惯与学习心态偏差,普遍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动机。 ??? 3、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就是选定若干后进生,针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从这些心理问题表现的原因入手,实施心理干预,实现后进变先进或至少能恢复正常的状态。 三、研究的理论支持 ??? 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断言,人性是积极的、善的,或者至少是中性的,从其本身来说不是恶的。人行为中的恶可以认为是对人性的损害,一种次要的反应,而不是人性的表现。在其心灵深处,人并无破坏和否定的力量,倒是相反,具有积极和建设的力量。人的提高、完美和实现乃是任何人的必然倾向,但环境的外在条件往往阻碍或者歪曲这一倾向。这个模式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之战斗并谋求通过各种治疗技术加提倡的人的原型。 2、生身心发展特征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小学时期是一个发展智力的好时机。   2)、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协调的,比起初中生的“动荡性”来,协调性成为其主要特征。小学时期是发展和谐个性、品德和社会性的好时机。  3)、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开放的。此时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小学时期是成人了解儿童真实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的好时机。  4)、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可塑的。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小学阶段是培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