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

《高中數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數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上海市奉贤中学 金红卫(执笔)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美国数学教育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主要口号,即认为应当以“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这一数学教育思想得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积极反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 完整的数学过程分为抽象、符号变换和应用三个阶段,但目前的数学课程和课堂教学却常常以单纯处理中段为原则,导致了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其结果是学生具备了足够的数学知识和相应的数学方法,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非形式化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 根据现代社会的人才要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必须使学生的模仿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创造性学习发展,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和能动作用。“问题解决”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问题解决”能力又是所有学生今后从事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问题解决”,在数学中既可以指肯定性的获得,即按照原来的要求解决了问题;也可以指否定性的判断,即证明了原来的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具有稳定简明特点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明显可操作的课堂实践活动方式。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形式,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能力。 研究的内容与过程 研究内容: 从“问题解决”的研究现状和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入手,研究“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采用收集、筛选、吸收、创造、实践研究等综合手段,研究“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解到运用的认知规律,研究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和数学知识体系学习之间互补与平衡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研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内容与评价标准。 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起始阶段:(1998.9—1999.6)主要是组织研究队伍,收集和学习、研究“问题解决”方面和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构思课题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1999.7—2000.6)主要是研究以往相关课例,初步确定“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和操作程序,制订研究实施方案,开展探索实验。 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00.7—2001.1)主要是撰写课例分析、经验总结、论文、课题报告,组织研究成果汇报会。 课题研究成果推广阶段:(2001.1—)主要是通过教学公开课和课例、论文专集在学校内部及全县进行推广。 研究途径: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问题解决”和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 在个人分析与“问题解决”有关的课例的基础上,研究“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市、县、校教学公开课作为研究重点,以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的形式,进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邀请市、县数学教育和教科研专家来校讲学、咨询。 要求课题组成员撰写“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体会与研究心得。 要求课题组成员撰写“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例分析。 研究的情况与结果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波利亚(G . Polya)的数学启发法、皮亚杰(j . 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和费赖登塔尔(H . Freudenthai)的“数学化”、“再创造”数学教学理论是“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 我们认为: 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属于“研究性学力”,而数学知识体系属于“基础性学力”,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