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11对转涡轮的气动设计及其流动特性的初步分析.pdf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热机气动热力学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092015
某1+1 对转涡轮的气动设计及其流动
特性的初步分析
1,2 1 1
乔加飞 赵庆军 徐建中
(1.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190)
(TEL:010 E-mail: qiaojiafei@mail.etp.ac.cn)
摘要:本文设计出了一个膨胀比为3.4,流量为13kg/s 的1+1 对转涡轮,并利用三维计算程序对其流
场进行了定常和非定常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揭示了,在低压静子中,1+1 对转涡轮与常规涡轮有着
不同的尾迹输运方式:上游尾迹在通道中有着从吸力面前移压力面的趋势。数值结果还表明,跟定常
结果相比,非定常的低压转子性能变化较大;两排静子尾缘的压力波动比转子更加规律;相比上游叶
排,低压转子的前缘和通道内的压力波动幅度要小,但更加紊乱;相比叶栅的尾部,低压转子的前部
的非定常性更强。
关键词:对转涡轮;气动设计;非定常计算;数值模拟
0 前 言
对转涡轮技术作为提高飞机发动机性能的有效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美国的综合
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 IHPTET)和先进可承受通用涡轮发动机(VAATE)计划中,很多验
证机都采用了对转涡轮技术方案。
WintuckyStewart[1]最早开展了对转涡轮技术的研究工作,研究表明1+1 对转涡轮
的低压静子折转角比较小,其效率高于常规涡轮。20 世纪70 年代初,RR 公司便在Pegasus
发动机上开始采用1+1 对转涡轮,GE 公司的Genx 发动机,PW 公司的F119-PW-100
和一些小型发动机上也应用了1+1 对转涡轮技术[2]。由此可知,在国外,1+1 对转涡轮
气动设计技术已成熟。
在国内,也有学者对 1+1 对转涡轮进行了相关研究[3-5]。对转涡轮有着比常规涡轮
显著的非定常性,因此对其非定常流场的关注就很必要。国内学者对此的研究大都针对
于1+1/2 对转涡轮[6-8],而对1+1 对转涡轮的非定常性探索只能看见很少的文献 [9] 。
为此,本文对所设计的1+1 对转涡轮进行了非定常的数值模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初步
分析。
1 涡轮的气动设计
涡轮的设计要求为:总膨胀比3.4,流量13kg/s,进口总温为 1200K,进口总压954239
Pa ,高压转子转速-24828 rpm,低压转子转速21963 rpm 。
1.1 S2 计算
图1 给出了该对转涡轮的子午流道示意图,四排叶栅分别命名为S1,R1 ,S2,R2 。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吴仲华奖励基金
图1 子午流道示意图 图2 出口气流角径向分布
图3 相对马赫数的径向分布 图4 总温的径向分布
利用 S2 计算程序得到了各排叶栅的出口气动参数,如图2—图 4 。图 2 表示的是
各排叶栅的出口角度沿径向的分布,静子出口给出的是绝对角度,转子出口给出的是相
对角度。图 3 表示的是各排叶栅的出口相对马赫数沿径向的分布,四排叶栅的出口沿着
径向均未出现超音的情况。图 4 给出的是各排叶栅的出口总温沿径向的分布,因为在
S2 计算中R1 与S2 出口的总温分布相同,故两者只给出了R1 出口的总温分布。
1.2 叶型设计
根据 S2 的计算结果,利用涡轮叶片造型程序进行平面造型。该程序的思想是用任
意圆锥曲线作为基本曲线实现几何成型[10]。沿叶高方向选取七个平面,根据气动要求
造出相应的平面叶型,之后进行径向积叠。最后成型的三维叶片如图5 。
图5 三维叶片
2 定常计算数值分析
2.1 数值方法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