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柔性衬底太阳电池面电极ZnOAl的研究.pdf
柔性衬底太阳电池面电极(ZnO:Al)的研究
张 晓 王雅欣 何 青 张德贤
(南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1 )
摘 要:采用孪生对靶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载玻片和聚酰亚胺(PI)衬底上,低温条件下制备了ZnO:Al(ZAO)薄膜材
料,主要用于柔性衬底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面电极。制备的ZAO 薄膜的电阻率为4×10-4O ·cm,迁移率达到30 cm2/v.s
以上。XRD 测试结果表明,薄膜晶化程度较高,而且都具有C 轴择优取向。薄膜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透过率大于
85 %,满足太阳能电池面电极材料的要求。
关键词:磁控溅射;ZAO 薄膜;柔性衬底硅基薄膜太阳电池
1 引 言
ZnO 是一种宽禁带直接带隙半导体,其室温禁带宽度为3.37 eV[1] 。ZnO 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
透过率一般大于80 %,而且其原材料丰富廉价、无毒害、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此外,ZnO 基薄膜
在氢等离子体环境中化学稳定性很好,因此低电阻率的透明ZnO 薄膜被广泛地应用于平板显示器件、
透明电极、太阳能电池的窗口材料等领域。未掺杂的ZnO 具有本征N 型半导体的特征,导电性能主
[2,3] 6
要来自填隙锌原子 ,有时局部也表现为氧空位,电阻率高于 10 O.cm。目前常用的ZnO 薄膜的制备
方法主要有: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磁控溅射法(Magnetron Sputtering)、分子束外
延法(MBE) 、脉冲激光沉积法(PLD)、溶胶-凝胶法(Sol-gel) 、喷雾热解法(SP)等等。
对于聚酰亚胺柔性衬底硅基薄膜太阳电池, 由于聚合物衬底材料的限制, 电池制备就需要采用倒
结构(n-i-p)和比较低的沉积温度(160~200℃) ,所以理想的窗口层电极材料应具有宽带隙和高电导
率,并且沉积温度不易过高,尽量减小沉积过程对电池的损伤。为了进一步提高ZnO 薄膜的导电性
-4
能,我们在ZnO 薄膜中掺入Al,引入n 型掺杂,ZAO 的电导率可以达到10 O.cm。本实验采用孪
生对靶直流磁控溅射法,在衬底未加温的条件下制备ZAO 薄膜。这种方法可以降低高能等离子体对
基片( 电池)表面的轰击作用,减少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而且沉积速率高,晶相结构好,其电学性能与
光学性能均符合电池窗口层的要求。实验主要研究了溅射气压和溅射电流对薄膜性能的影响,优选
出适合作为柔衬底太阳能电池窗口层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
2 实 验
实验选用掺Al(5wt %) 的ZnO 陶瓷靶。两个靶呈矩形,长173mm,宽54mm,相对放置,距离
为65m 左右。样品放在高于两靶上边缘2cm 的位置。玻璃衬底先用去离子水加入专用清洗剂在超声
波仪器中清洗,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烘干。溅射气体为高纯Ar(99. 999 %) ,总压强范围是0.2 Pa 至
1.0 Pa,溅射电流在0.2A 至0.6A 之间,溅射电压固定在350V。
实验使用(美国AMBIOS XP -2 型) 台阶仪测量膜厚,使用荷兰制造的X’Pert Pro 型XRD 测定薄
膜结构特性,用美国Accent HL -5500 型霍耳综合测试仪测量薄膜的电阻率和电子迁移率,用 VSU2
-P 型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透射率。
152
3 结果与讨论
3.1 溅射气压的影响
选择0.4Pa 至 1.0Pa 不同溅射气压条件制备ZnO:Al 薄膜,薄膜的厚度控制在900nm 左右。随着
气压增大,沉积速率由0.625nm/s 减小到0.37nm/s ,当气压大于0.7Pa 以后,速率减小的速度变小。
这主要是因为,增加溅射气压,等离子体中电子的密度增大,粒子在输运过程中碰撞几率增大,能
量降低,到达基片表面的速率降低,因此生沉积速率变慢。
图1 给出了不同溅射气压条件下制备的ZnO:Al 薄膜的XRD 测试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到,制备的
ZAO 薄膜晶化程度良好,ZnO 薄膜的(002)衍射峰很强,具有很强的c 轴择优取向,表明薄膜沿c 轴
[4]
垂直于衬底表面生长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