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湿陷性介绍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特征和分布 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黄土湿陷性及湿陷类型判别 黄土湿陷起始压力的意义和用途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 1.1湿陷性黄土的特征 什么是湿陷性黄土? 凡天然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作用下,或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称为湿陷性) ,称为湿陷性黄土,否则,称为非湿陷性黄土。 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颗粒组成以粉土粒(其中尤以粉土粒,粒径为0.05~0.01㎜)为主,约占60%~70%,粒度大小较均匀,黏粒含量较少,一般仅占10%~20%;含碳酸盐、硫酸盐及少量易容盐;含水量小,一般仅8%~20%;孔隙比大,一般在1.0左右,且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具有垂直节理,常呈现直立的天然边坡。 湿陷性黄土的图片 1.2湿陷性黄土的分布 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面积约63万㎞2。其中湿陷性黄土约占3/4,遍及甘、陕、晋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豫、宁、冀等部分地区。此外,新疆和鲁、辽等地也有局部分布。由于各地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差别,湿陷性黄土的组成成分、分布地带、沉积厚度、湿陷特征和物理力学特质也因地而异,其湿陷性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厚度变薄。 2.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1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 内在因素——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质组成 外在因素——水的浸润和压力作用 内在因素——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质组成 黄土的结构是在形成黄土的整个历史过程中造成的,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是黄土形成的必要条件。季节性的短期降雨把松散的粉粒黏聚起来,而长期的干旱气候又使土中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连同溶于其中的盐类便集中在粗粉粒的接触点处。可溶盐类逐渐浓缩沉淀而成为胶结物。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粒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连结力也逐渐加大,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形成了以粗粉粒为主体骨架的多孔隙及大孔隙结构。 外在因素——水的浸润和压力作用 当黄土受税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楔入颗粒之间,于是,结合水连接消失,盐类溶于水中,骨架强度随着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在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土粒向大孔滑移,粒间空隙减小,从而导致大量的附加沉陷。这就是黄土湿陷现象的内在原因。 2.2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 黄土中骨架颗粒、胶结物 黄土中黏土粒 黄土中的盐类 天然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 所受压力 堆积年代和成因 3.黄土湿陷性及湿陷类型判别 3.1黄土湿陷性的判别 3.2黄土及其建筑场地的湿陷类型与判别 3.1黄土湿陷性的判别 判别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可根据室内压缩试验,在规定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δs来判定。湿陷系数δs是天然土养单位厚度的湿陷量。 当δs0.015时,定为非湿陷性黄土; δs≥0.015时,定为湿陷性黄土。 根据湿陷系数大小,可以大致判断湿陷性黄土湿陷性的强弱,一般认为: 当δs≤0.03,为弱湿陷性的; 0.03δs ≤0.07,为中等湿陷性的; δs 0.07,为强湿陷性的。 3.2黄土及其建筑场地的湿陷类型与判别 黄土的湿陷类型可按室内压缩试验,在途的饱和自重压力下测定的自重湿陷系数δzs判定。 当δzs 0.015时,定位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δzs ≥0.015时,定位自重湿陷性黄土 建筑场地或地基的湿陷类型,应按试坑浸水试验实测自重湿陷量或按室内压缩试验累积的计算自重湿陷量判定 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小于或等于7cm时,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大于7cm时,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4.黄土湿陷起始压力的意义和用途 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某一压力下浸水开始出现湿陷时,此压力即为湿陷起始压力。即当黄土地基上的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之和小于湿陷起始压力时,地基土只产生压缩变形,不会发生湿陷。只有当外部压力增达到某一界限,足以克服其浸水后的结构强度时,则发生结构破坏,即发生湿陷。 湿陷起始压力是反应黄土湿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具有如下实用意义: 用于确定土层和场地的湿陷类型(见3) 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当建筑物荷载不大时,可适当加大基础底面积,控制基地压力不超过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则地基即使受水浸湿也不致产生湿陷变形,因此可不采取设防措施。 5.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土桩或灰土桩、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预浸水法等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