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 级 高三 学 科 历史 版 本 人教版 内容标题 高三新课:第二章 第三节 第四节 编稿老师 胡军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三新课
第二章 第三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中央集权制度、编户制度、重农抑商政策。
2. 难点:
正确理解“汉承秦制”的含义、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辨证掌握。
第三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汉初,基本上是承袭秦制。所谓“汉承秦制”,不能理解为照抄照搬,一成不变,而是在秦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这些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安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进步意义,使西汉达到鼎盛的局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一)刺史制度
l. 秦朝时,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守县令,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这样,就形成一套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东汉时,把西汉监察地方政情的刺史,变为州一级的地方长官,地位高于郡守,后来又把刺史改称州牧,让其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东汉的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这些州牧后来又逐渐形成割据势力,后患无穷。
监察制度是必要的,但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权力不断膨胀,就失去监察官的作用。
(二)郡县制和封国制的并存
1.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权组织。西汉承袭这种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刘邦建立西汉前后,又实行封国制。被封的异姓王有7个,还封了一百四十多个列侯。这就是王国和侯国的由来。后来,刘邦剪除异姓王,又分封9个刘姓子弟为王,即“同姓王”。此后王国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国中之国的大量存在,是造成分裂局面的隐患,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不利。
2. 西汉王朝前期在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方面,主要是采取暴力和非暴力两种方式。直到汉武帝时,他软硬兼施,实行“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又制定“附益法”,限制诸侯王的活动。从此,王、侯不得过问政事,封土而不治民,才最终解决了封国问题。封国名义上虽然还存在,但已名存实亡。
郡国并存,不利于国家统一管理,且有分裂危险,这是历史教训。
(三)察举制
1. 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朝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内容。其中,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这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汉武帝即位后,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岁单人才,对象有吏有民,实际上包括才能之士和品德优秀之人。他还连续大规模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沿途供给食宿。到京后,武帝亲自召见,被看中的,授予官职。各方面突出人才的涌现,是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2. 东汉时期,继续推行西汉的察举制。东汉时期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声望影响逐渐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那时,虽然名义上,被察举的人,必须有“高才重名”,为乡党舆论所推崇。但不少士大夫为了博取高官厚禄,采取贿赂请托,营私舞弊,特权横行,这些世家大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发展成为门阀士族。这些官僚集团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乘机扩大了武装力量,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四)编户齐民
1. 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秦始皇统一后,对赋税制度进行了统一和改革。汉代承袭和发展了秦朝这一制度,一套完整的封建管理制度和赋税制度正式形成。
汉朝国家统一,人口众多。西汉人口最多时,近六千万,东汉末年,人口也达到五千六百多万。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这就是编户齐民制度。
2. 编户齐民制度有利于国家对农民征收赋税。那时,农民的主要负担有四项,即田租、人口税、兵役、徭役(或纳更赋以代役)。
3. 汉初的赋税制度,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但随着汉王朝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奢侈腐化。国家、地主和官吏对农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汉末,终于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一)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1. 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