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曹禺的文学史地位 曹禺是中国现代大师级的戏剧家,一生共写下了14部剧本,其中《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的出现,使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 曹禺的剧作从各个方面影响、培养了几代中国剧作者、导演、演员,乃至观众,中国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 生平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年)《原野》(1937年),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且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成功地改编了话剧《家》。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为历史剧《胆剑篇》(1961年)和《王昭君》(1978年)。 《雷雨》 《雷雨》写于1933年,次年,在《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正式发表。 作者当时23岁,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中,在常见的始乱终弃乃至乱伦的社会现象中,提取出《雷雨》的题材,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它通过描写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的家庭内部纠葛和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深刻地揭露了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性,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现实。 《雷雨》的主题 1、现实主义家庭悲剧。 戏剧集中于一天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客厅、鲁家住房),从周朴园家庭内、外各成员之间前后30年的错综纠葛深入进去,写出了封建家庭不合理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剖析了人性中爱与恨的深刻交织。(传统文学史观点) 2、复杂人性悲剧。 残酷表现善、恶交织的复杂、矛盾的真实人性。 3、神秘命运悲剧。 在《雷雨》里,一种不可知的命运在捉弄着人们、驱使着人们。30年前,周朴园和侍萍痛苦的经历在他们的儿女身上重演;四凤刚好在周朴园家做工且爱上了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哥哥;鲁侍萍来接自己的女儿却发现了三十年未见的周朴园,且还发现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的儿子在恋爱,还发现了自己的儿子鲁大海不仅在其父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且还是带头闹罢工的工人领袖。这一切偶然、巧合都似乎想让人相信有一种命运在冥冥中起着作用。 人物形象 1、周朴园形象:善、恶交织。 周朴园是《雷雨》悲剧的总根源,他是《雷雨》中命运悲剧的核心人物。他既是尊崇封建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留学西方曾经追求个性独立、爱情自由的知识分子。这一形象的基本内涵是其性格的矛盾性、双重性(既外在社会性格和内在人性性格的相互交织)。周朴园矛盾性格的总体特征是:自私伪善、威严专制蛮横、冷酷残暴以及内心深处的善良温情、精神痛苦、赎罪忏悔意识。 周朴园的命运悲剧表现了人对命运的抗争与命运对人的主宰这一对难以调和的巨大矛盾。周朴园既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承担者,同时又是受害者。如果说善人的悲剧值得同情、怜悯,那么恶人的赎罪忏悔或许更值得人们深思,曹禺用周朴园这一典型形象对整个人类的人性弱点和人性悲剧进行了深刻概况。 2、繁漪形象:爱恨交织、善恶一体。 繁漪是一个最具“雷雨”式反抗性格、“最使人怜悯尊敬的女人”,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哀静、明慧。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她的胆量和狂热的心。她自私阴鸷、尖锐极端。她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原始欲求,但她却任性脆弱,热情孤独,大胆忧郁,她的性格呈现出多重矛盾性。 曹禺对繁漪的塑造中,主要凸现其“人”的非理性的情欲,以及“人”的魔性。着重表现繁漪性格中的“窒闷”和“躁狂”: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一种生命热力的被郁结——一种持续的紧张和性格中的“狂躁”——一种超常态的欲望与对欲望的超常态的压抑。 “雷雨”意象 “雷雨前的盛夏郁热天气,暗示的是一种情绪、心理、性格和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人们身不由己的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流着血,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是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衷的路。” 《雷雨》的人物都陷入一种欲望与追求的“情热”之中,人处于一种非理性的渴求与走向自毁之路。人在性、情欲、忏悔、破坏、复仇中生存,这些力量的聚积,超常的欲望与对欲望的超常压抑,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使戏剧中人物表现出“雷雨”式的性格,预示着一场毁灭性“雷雨”的到来。 《雷雨》的悲剧性质 1、家庭血缘悲剧。 暴露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揭示父子、母子、兄妹、兄弟之间的血缘伦理、爱恨情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