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考试试题卷A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中国古典文献学 期末考试试题卷(A)
一、填空:(10分)
1、明焦竑有《国朝献征录》一百二十卷,这个书名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当代人物传》)。
2、明代的《永乐大典》其原书的装订方式是(包背装)。
3、我国文献由翻译而来者为数甚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方面:佛典翻译、(学术翻译)、文学翻译。
二、判断(10分)
1、中国古代印刷术普及后抄写仍是文献的重要流布方式。(√)
2、清代帝王重视藏书的程度高于前代,清代藏书最盛时是乾隆时期。(√)
3、《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类书。(×)
4、丛书的主要功用是查找辞藻。(×)
5、当年伯希和劫走大量敦煌文献现存英国的博物馆和图书馆。(×)
三、选择(1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典籍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整理发生在(B)时代。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清朝
2、清代的四库七阁仿自著名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其主人范钦是(C)代人。
A宋 B元 C明 D清
3、线装大约明中叶兴起,沿用至清末民国间,基本上被(D)书取代。
A经折装 B蝴蝶装 C包背装 D洋装
4、我国古籍经史子集四分法的制度定型于(B)。
A汉书艺文志 B隋书经籍志 C隋书艺文志 D四库全书总目
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与《史记》并称西汉最伟大的两部著作的是(A)。
A《七略》 B《别录》 C《汉书》 D《世说新语》
四、名词解释(20分)
五厄:(5分:每一要点1分)隋代牛弘所总结的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
伪书:(1)一书的公认著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著者及时代,这书就称之为伪书。(2)不能清晰地判断一书的真伪,往往会给我们阅读研究利用古籍带来误解。(3)伪书具有史料、文学、语言学、思想等多方面价值。(4)因此,我们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著者、书名和著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5)要了解中国古籍中的伪书状况,可以借助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罗根泽《诸子考索》、张心澄《伪书通考》、郑良树《续伪书通考》等专门著作。
善本:(5分:每个要点1分,例证2分)(1)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较高的版本叫善本。(2)从文物标准来看,时代较早、稀见程度较强的版本是善本。(3)学术意义上的善本可归纳为八个字:精注精校,不缺不讹。⑷善本是个随时间发展而变化的概念。
五、文献阅读(2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一小题2分)
(二)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个要点1分)
六、简答题(10分)
1,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是什么?(3分:每个要点2分)
文献学是通向文献宝库的门径,是打开文献宝库的钥匙。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在于:⑴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比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⑵同时还要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不同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⑶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自己使用以外,还可供更多的人使用。
2,作业典藏散佚
七、论述题题(20分)(1)2分,(2)—(7)每要点3分。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过程大致如何?
(1)古籍分類的目的,一是為了查找方便;二是總結學術源流。我国古籍分类的方法大致经历的演变过程是:六分法→九分法→七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
(2)六分法。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产生于西汉。当时刘歆编撰的《七略》,将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其类例创于刘向而定于刘歆。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原书已佚,其分类法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沿袭。
(3)九分法。继承刘向刘歆分类体系而又有所发展的是刘宋时王检的《七志》:经典志(六艺小学史记杂传);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地域及图书);道经;佛经。《七志》已佚,据梁阮孝绪《七录序》及隋志,其分类概况如此。
(4)七分法。《七志》之后有《七录》: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伎录(内篇五录)、佛法录、仙道录(外篇二录)。《七录》已佚,仅《七录序》保存于《广弘明集》卷三。
(5)四分法。晋荀勖的《中经新簿》把图书分为甲(经)、乙(子)、丙(史)、丁(集)四个部,李充编制《晋元帝四部书目》,正式确立了四分法的次序。唐初的《隋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