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脚步与背影《战略高度中国思想界访谈录》读书笔记.doc

历史的脚步与背影《战略高度中国思想界访谈录》读书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的脚步与背影《战略高度中国思想界访谈录》读书笔记

鲁红杰:历史的脚步与背影 ——《战略高度:中国思想界访谈录》读书笔记 鲁红杰 一. 《战略高度:中国思想界访谈录》简短笔记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如是描述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而我看了这本书后更愿意这样来描述我们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读了这本书之后突然之间感觉有些愧疚——对我们这个时代,我的认识一直存在很大的偏差。正如祝东力所说,正是由于世界近代以来政治、经贸路线在东亚大陆的交汇,正是由于古典中国向现在中国的急剧转型,以及正是中国在当代曲曲曲折折的成长,使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部的重大问题,最尖锐、最密集地出现在中国的思想空间。我们所公认的一点是,当下中国的思想界,“是没有大师的”。然而,种种“中国问题”期待着“中国理论”与“中国社会科学”。就“中国问题”而言,国内也不缺乏顶尖高手,但即使是这些高手,也没有能力单独为快速变化、高度复杂的中国社会开出完整的药方。他们往往是个子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着眼点对中国的症状的拿捏与把脉,往往受到同行的猛烈抨击。中国思想界因此而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热闹情形。 中国思想界的分歧是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根植与中国本土的声音出现。可能它们的理论或许稍显粗糙与稚嫩,但是却开始直面“中国问题”。我之前从来没有看到过其它的书,能够像《战略高度》一样,网罗如此之多的各个领域的顶尖高手,并且能让他们纵情表达,演绎其纵深的思想内涵。这本书所关注的,是一个个足以影响国家民族前途与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从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路径到国家的产业战略、从中共执政能力到民主与政治建设、从地缘环境与外交战略到中美关系、从社会核心价值观到中国文化大国形象,以及三农问题、中国民族主义……面对着种种繁芜的“中国问题”,王绍光、温铁军、曹锦清、徐勇、张文木、黄纪宇、房宁、王小东、王长江、徐友渔、祝东力这些在在各个领域的顶尖高手们,尝试着从与西方经典理论不同的角度进行新的解读。而他们的这种理论探索,直接影响了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实践,也影响了下一代中国人的精神成长,更将会孕育了未来新的突破。 作为各领域的顶尖学者,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方向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具体问题上,不同流派之间的观念分歧淡化了,对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的共识也若隐若现,这不是因为妥协,而是因为他们在“中国问题”上,始终坚持的是“中国立场”。对“中国问题”的答案的执着、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探求,是这些站在中国思想界之巅的学者们共同特点。正是基于这种共同的追求,这些观点迥异、立场不同的顶尖学者们齐聚一本书之中,在不同观点、不同视角的直接碰撞中,让我们整合不同的思想资源,千锤百炼出可供社会赖以前行的精神食粮。 二.《战略高度》引发的思考:历史的脚步与背影 上次写读书报告的时候,因为篇幅的限制以及涉及不够深入,浅尝辄止,李老师告诉我说,要对文化这方面的问题继续关注。本书的最后潘维与祝东力两位老师就“重构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以及“文化大国的兴衰与重构”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我将结合书中这两篇访谈继续谈相关问题。 虽然在经济上崛起为继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为举世所瞩目,但中国的现代化并未完成,尤其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结构仍未定型,政治社会的急剧转型导致的价值流失以及道德秩序的崩溃和瓦解,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可能还将是一种常态。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价值观念要经过近三百年的历史才在欧洲社会扎根,成为欧洲社会价值结构的主要骨架。潘维说,文化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民族的骨架,没有文化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没有了主心骨。没有主心骨,没有精神,我们的民族又哪来的未来?中国的知识人如何担纲起中华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关于主流价值结构重建的历史责任,可能是思想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重要的任务。 一个世纪前,德国从一个长期积弱的经济落后国家迅速崛起为一个欧洲经济大国,韦伯对此深感忧虑,因为他认为,“一个长期积弱的落后民族在经济上突然崛起必然隐含一个致命的内在危险,即它将加速暴露落后民族特有的不成熟(immatuarity),这种经济快速发展与政治、文化难以成熟之间的强烈反差不但最终将使民族振兴的愿望付诸流水,甚至会造成灾难性的结局即民族本身的解体”。 在韦伯看来,所谓的“文化成熟”问题,也就是价值认同和文化主体性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特别是它的精英阶层,必须有意愿和能力,在最高价值的层面上为自己文明的存在辩护,说明它的正当性,保持和增强它的理想色彩,在种种并存的、相互竞争的价值世界中,阐明自己的“存在必然性”,在关键时刻,有勇气肯定自己的价值体系,并担当起捍卫自己文明的责任,那么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这个国家的实现了“文化成熟”。 现在,我们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正如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