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探析.pdf
2016年 3月 语文教学通讯 Mar.,2016
第 882卷 第3期 Bulletin of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o1.882 No.3
◆古典品藻
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探析
孔今玉
(江苏省盐城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盐城 224001)
摘 要:儒《林外史》在我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殿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书中对讽刺手法的运用灵活
多变。从夸张、对照、细节描写、对反面人物语言的独特描写四个方面分析 《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指出其
讽刺艺术的精华是 “笑中带泪”。
关键词:讽刺艺术 夸张 对照 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6)03—0067—02
DOI:10.13525~.cnki.bch.201603028
作者简介:孔令玉(198O一),江苏盐城人,文学硕士,江苏省盐城高等师范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
代文学、文艺学。
儒《林外史》在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殿堂中有着 手一拍,大笑一声,便倒地不省人事,真是乐极生悲。
十分重要的地位,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说史略》中曾 范进中举后的喜极而疯,虽属夸张描写,但又合乎情
给予其极高的评价。作者吴敬梓在小说中塑造了一 理。读者从其看榜、念榜、拍手、惨笑、跌倒的神态和
群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富贵的读书人形象,他们在科 动作中,不难体会到读书人在科举重压下神经的脆
举功名的引诱下,一个个神魂颠倒、丑态百出。 弱,以及屡经挫折 、屈辱后人性的失落和人格的自
儒《林外史》中的许多人物都有原型参照,小说 卑。科举制度已成为当时读书人取得功名利禄的途
中所描写的人情世态也多是当时社会司空见惯的, 径,一旦这种 目的达到,便醉生梦死,神经发狂,甚至
把现实中的人物和事件融进小说,就使小说具有了 发疯,作者对当时的这种社会现实加以夸张的描写,
讽刺性。但作者又不是对现实材料悉照原样复述,而 讽刺效果十足。
是通过典型概括,艺术再现,让读者从人物的言行和 在小说的第五回,作者描写严监生死前的状态
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领会作者的深意 ,达到讽刺现实 时也运用了很形象的夸张手法。严监生临终前还念
的目的,这就使作品更具讽刺性和艺术魅力。《儒林 念不忘灯盏里点的两根灯草,唯恐这样费了灯油,伸
外史》处处体现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笔者将 出两个指头不愿断气,最后赵氏终于领会了他的意
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析。 思,把两根灯草挑掉一根 ,他才闭目断气。作者在此
一 、 利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进行讽刺 处运用夸张手法,把严监生吝啬贪婪的面 目生动地
夸张是讽刺艺术的常用手法,而 《儒林外史》对 呈现在我们面前,真可谓人木三分。
夸张的运用,是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阐述, 二、利用对照的艺术手法进行讽刺
更使讽刺显得深刻而犀利。范进在得知 自己中举前, 小说在进行讽刺描写时,很善于通过强烈的对
为了解决家中断炊之虞,在街上插标卖鸡,想换点米 照,以加强讽刺的力量。范进中举前,胡屠夫看不起
钱。当邻人赶来向他报喜时,饱受落第创伤的范进执 这个 “尖嘴猴腮”的女婿,对他傲慢无礼。范进参加乡
意不信 ,邻人只好将他强拽回家。当他回到家后,看 试没有路费,向胡屠夫去借,结果被吐了一脸唾沫 ,
到中举的报帖已经挂在屋内,居然神色骤变,然后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1世纪中国高校设计艺术教育模式思考.pdf
- ’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及其旅游后续效应——节事活动的系列化运作.pdf
- “70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后的一代.pdf
- “70后”艺术:概念的认同与局限.pdf
- “七夕颂歌”:数字动画再现汉画像视觉艺术的实践.pdf
- “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改革研究与实践.pdf
- “中国风”流行音乐艺术特征之探索——以周杰伦歌曲《青花瓷》为例.pdf
- “互联网+”时代“艺术与科技”专业的挑战与机遇——浙传音乐学院艺术与科技重点专业建设学术论坛综述.pdf
- “体育、艺术2+1项目”解读.pdf
- “先锋”艺术与近、现代西方文化精神的转移——现代派、超现代派艺术研究之一.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