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第九讲.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欣赏”第九讲

音乐欣赏 第 九 讲 2011年4月27日 教 学 内 容 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 第一节:创作歌曲 1、欣赏曲目:《送别》、《教我如何不想他》《毕业歌》、《红豆词》 2、艺术歌曲及特点 第二节:新型器乐 欣赏曲目《光明行》、《二泉映月》、《彝族舞曲》、《苗岭的早晨》、《彩云追月》、《森吉德玛》 近现代音乐作品 一、概述 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歌曲是新音乐文化的主题,按照时代的发展可分为解放前和建国后两个相对独立的创作时期。近代声乐发展的里程中主要经历了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两个音乐潮流的洗礼。辛亥革命后遍设全国的学校皆开设了乐歌课,使集体歌唱成为了社会的时尚。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背景: “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末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898年5月向光绪上书:“请开学校折”中提出的。“维新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文人仍积极为之进行呼吁。一些拥护教育、音乐改革的爱国知识分子如萧友梅、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等,先后主动到日本考察日本从“明治维新”后积极开展的新型学校唱歌的经验、方法和学习西洋音乐知识技能,以便在国内效法推行。特别是1903年沈心工首先在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龙门师范、务本女塾等校的具体实践,引起迅速广泛的社会影响。许多拥护推行改革的知识分子自己动手编,乐歌,以便通过乐歌的习唱,对年轻的学生灌输新的民主主义的启蒙教育。一时间大批各式各样的、提供新学堂习唱的唱歌本、乐歌教材等纷纷得以出版发行。因此,学堂乐歌首先是一种教育改革和资本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历史现象,当时,许多积极参与推行学堂乐歌的先辈们,对此从政治启蒙意义上的考虑要大大超过其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 基本内容和艺术形式 : 一、 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要求 ,代表性歌曲有:《中国男儿》(石更作词)、《何日醒》(夏颂莱编)、《十八省地理历史歌》(叶中冷编)、《黄河》(杨度词、沈心工曲)、《扬子江》(王引才编)、《祖国歌》(词作者待查)等; 二、 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的歌曲有:《体操-兵操》(沈心工编)、《出军歌》(黄公度编)、《海战》(曾志忞编)、《陆战》、《行军》等; 三、 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反封建民主精神,代表性的歌曲有:《勉女权》(秋瑾编)、《女子体操》(沈心工编)、《缠足苦》(沈心工编)、《天足乐》(冰兰编)、《妇人从军》(叶中冷编)、《女革命军》(华航琛编)等; 四、 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移风易俗的民主思想的,代表性歌曲有:《格致》、《地球》、《辟占验》、《运动会》、《博览会》、《电报》、《文明婚》等; 五、 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始业式》(沈心工编)、《勉学》(吴怀疚编)、《春游》(吴怀疚编)、《送别》(李叔同编)、《春游》(李叔同词曲)等。 学堂乐歌代表人物及作品 沈心工(1870-1947) 上海人,1902年留学日本,考察音乐教育。创设了我国较早的乐歌课,编写了大量乐歌,流传广泛。 代表作:《体操》、《竹马》、《黄河》、《铁匠》等。 艺术教育家、一代高僧—李叔同 由一个浊世公子,到留学生、艺术教育家、最后成为了历代高僧的弘一大师,早年才华横溢,在艺术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为人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了。他虽避世绝俗,而无处不尽人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是他的多才多艺和认真的精神。他一生做人凡事认真而严肃。他要学一样就要象一样,要做什么就要象什么。 学堂乐歌代表人物及作品 李叔同(1880-1942) 我国近代音乐、美术、戏剧艺术的先驱者,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主要从事艺术教育。 中年皈依佛门,法名演音,号弘一,律宗高僧。 作有70余首乐歌,如《送别》(《梦见家和母亲》)、《隋堤柳》(《戴西·贝儿》)、 《春游》等。 创作歌曲赏析《送别》 电影《城南旧事》插曲 李叔同 词 (英)奥德韦原曲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崖,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酣 此歌虽为借鸡生蛋之作,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久的生命。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20世纪中国人,已经 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到的东西。 艺术歌曲的特点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