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章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pptVIP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章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

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 本章整体授课内容框架 第一节 犯罪人在做案前的心理特点 第二节 犯罪人在作案中的心理特点 第三节 犯罪人在作案后的心理特点 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 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 案例: 上海袭警案中的杨佳 张君常德抢劫案 在做案前的认知特点 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 (二)情感方面的兴奋与不安 兴奋与紧张;犯罪人在犯罪前,欲求不满与实现→心里平衡被打破,感到紧张、兴奋、情绪高涨。 焦虑与不安:犯罪行为的反社会性,→犯罪行为一旦暴露自己将受到法律制裁→忐忑不安、兴奋焦虑 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 具体表现:如何选择合适的犯罪对象、如何确定恰当的犯罪方法和手段、如何准备方便的犯罪工具和物品以及犯罪时机的把握等。→患得患失,时而兴奋,时而低沉;有时梦想犯罪得逞,想入非非;有时甚至彻夜不眠。 注意:区分初犯与屡犯、正常人与精神病人在犯罪前的情绪差别。如:美国“4,16”枪击案中的赵承熙的情绪表现 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 美国”4月16号“赵承熙校园枪击案件 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分(北京时间19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有关当局至今还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使得赵承熙爆发并制造了16日的校园枪击惨剧。 (意志方面的希望与放任) 1.希望。希望是指犯罪人对危害结果抱着积极追求的心理态度,该危害结果的最终发生,正是犯罪人通过一系列犯罪活动所意欲达到的犯罪的目的。因此,只有在目的的行为中,才存在希望这种心理性意志。 2.放任。放任是指犯罪人虽然不希望、不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和不设法阻止这种结果的发生,而是对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的心理态度。 如:杀人案件中凶手的意志表现 如马加爵案件、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杀老师案件等 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 (四)动机方面的冲突与确定 冲突:一般比较激烈。 犯罪人一方面在犯罪欲求的驱使下,积极准备, 另一方面,在准备时又会遇到各种不利的情况,从而思想上发生动摇。如惧怕犯罪达不到目的,或犯罪被人发现,或犯罪得不偿失,等等。有时还因受人规劝,或良心自我发现而动摇。 确定:犯罪动机战胜了反对动机,犯罪动机得以确定。 尤以初犯为例加以说明 二、性格方面的反常与表现 主要表现为习惯行为和生活态度的改变。反常性: 第一,犯罪人已形成的生活、工作作息时间和习惯被打乱; 第二,犯罪人的行为诡秘,鬼鬼祟祟; 第三,打听和收集某些可作犯罪工具用的物品的性能; 第四,有时故作镇静、有异常的情绪反应; 第五,制造一些假象、作出一些反常之举,以扰乱他人视听。 如:杨佳、邱兴华等 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 邱兴华案件 2006年7月16日,邱兴华在陕西汉阴县平梁镇凤凰山山顶上的铁瓦殿持刀斧砍死9男1女,逃亡35天后,邱兴华返回家时,被守候的民警当场擒获。10月19日,法官当庭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邱兴华死刑。12月28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邱兴华被执行枪决。 第七章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犯罪心理 李玫瑾:邱兴华案推动了中国司法进程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呼吁法庭对邱兴华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泽:邱兴华很有可能患有精神病,专家对此呼吁鉴定,但法院还是驳回,并维持原判,“那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尊重被告人应有的权利。” 二、过失犯罪人在作案前的心理特点 (一)过失犯罪人在犯罪前的一般心理特点 1、认识特征 (1)认识上存在错觉。 (2)注意品质不良或违反注意义务。 (3)记忆的缺陷与失误。 (4)不正确思维 2.情绪特征 消极情绪,例如,恐惧、愤怒、狂喜、绝望、悲哀等,行为人往往无法实施合理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容易构成过失行为。 此外,冷淡、紧张、焦虑、激情均也容易引发事故。如:1970年,美国曾有人对410名离过婚的司机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在离婚前的六个月内,事故率和违章驾驶要比普通司机大得多,尤其在前三个月更为明显。这项调查说明,情绪波动会使交通事故增多。 3、意志特征 过失犯罪的意志活动与故意犯罪的意志活动有本质的不同。故意犯罪者,其犯罪动机中的目标指向与行为实施的目标是相一致的。而过失犯罪者,其行为动机中的目标指向与事实行为的目的结果原本不同。 4、个性特征。 (1)性格特征。大量的实例表明,消极的或不良的性格特征,有可能形成过失犯罪心理。 (2)气质特征。 (3)智能特征。 如:反应能力与交通事故 (二)疏忽大意过失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特点 1、应当预见和能够预见的过失犯罪人在犯罪前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