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章台湾北部区域
第二章臺灣北部區域 學習重點 臺灣北部區域自然環境的特色 臺灣北部區域的發展歷程 臺北大都會區的形成 臺北大都會區的現況與展望 第一節 自然環境 第二節 傳統農業社會的建立 第三節 近代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 第四節 臺北大都會區的形成 清領臺初期 臺灣發展重心在南部,北部開發較遲。 18世紀以後 移民政策開放,漢人帶來原鄉的水利開發方式,北部平原台地拓墾迅速展開。 19世紀初期 水稻農業建立,吸引更多移民,民生必需品需求增多,貿易發達,淡水等港口興起。 19世紀中葉 淡水開港,國際需求量大的茶、樟可透過淡水輸出→茶、樟產業發達,經濟重心轉往北部。 20世紀以後: 台北成為全台核心。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複雜的地形 1.北部丘陵台地 大屯火山群 桃園台地 竹苗丘陵 2.北部平原盆地 竹苗沿海一帶 宜蘭平原 台北盆地 二、溫暖溼潤、乾季不明顯 1.氣候類型:副熱帶季風氣候 降水和氣溫:深受地形與季風影響 特色:溫暖溼潤、乾季不明顯 東北部基隆、宜蘭一帶:終年多雨 西北部臺北到苗栗:終年有雨 2.氣候與植物的關係 北部沿海 北部丘陵與淺山地區 北部高度較大的內山 第二節 傳統農業社會的建立 一、漢人入墾 1.明、清漢人移墾 清代以前:平埔族在此狩獵或種稻 康熙年間:消極的治臺政策 雍正~嘉慶年間:移民政策開放 2.移民分布:依據原鄉的生活方式 臺北盆地、竹苗沿海:泉州人 臺北盆地邊緣、宜蘭平原:漳州人 桃竹苗一帶的台地、丘陵:客家人 二、水稻農業的建立 1.水利開發:依自然環境不同而不同 宜蘭平原:於湧泉帶開埤築圳 桃園台地:埤塘灌溉 臺北盆地:開圳道引河水灌溉 竹苗丘陵:於山間溪谷築埤攔水灌溉 2.水利開發的影響 嘉慶年間:平原丘陵多已闢成水田 吸引更多移民 貿易發達 海港、河港興起:淡水、艋舺、大溪 第三節 近代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 一、經濟重心北移 1.1860年通商口岸開放 開港前 主要產品:米、糖 市場:以大陸為主 開港後: 主要產品:茶、樟 市場:輸出到國際市場 2.臺灣經濟中心北移 茶、樟成為臺灣貿易出口大宗 淡水港的貿易額超過打狗港 二、政治中心地位的建立 1.清末 2.日治時期 3.國民政府遷臺後 第四節 台北大都會區的形成 一、大都會區的形成 1.經濟發展重心:國際貿易 經濟政策所帶來的優勢 大量人口的集中 2.交通網:台北影響範圍逐漸擴大 中山高速公路、北二高 北宜高速公路、高速鐵路 二、臺北大都會區的現況與展望 1.現況 臺北都會區內的中小型都市:經濟發展 與臺北市日趨平衡 2.展望 亞太經濟區 區域均衡發展 圖2-2 淡水河 主流:大漢溪 發源:大霸尖山北麓 三峽:納入三峽溪 萬華:與新店溪匯流 關渡:納入基隆河 淡水:入海 圖2-3、2-4 桃園台地上的埤塘灌溉示意圖 1.來自大陸東南丘陵的早期移民,依據其原鄉的生活方式,各自選擇最適當的區域建立家園。 2.台北盆地、竹苗沿海:閩南泉州人占優勢。 3.台北盆地邊緣、宜蘭平原:閩南漳州人居多。 4.桃竹苗一帶的丘陵台地:粵東、粵西的客家人為主。 5.移植原鄉一年兩熟的水稻農業,以延續其生活方式。 1.宜蘭平原:湧泉帶 (1)豐沛的雨水和沖積扇地形:提供充足的地下水。 (2)扇端的湧泉帶成為開埤築圳的所在。 2.桃園台地:埤塘 (1)土地高燥、地下水來源少、缺乏大溪長河(斷頭河)。 (2)利用地面傾斜(古沖積扇)及土壤不易透水(紅壤)的特性,在地面構築埤塘收集雨水,以灌溉下方的農田。 3.台北盆地:圳道 (1)地勢低平。(2)河水充沛,洪枯差異比南部小。 4.竹苗丘陵:築埤攔水 (1)丘陵區有眾多的谷系,可以在谷頭截水做水壩。 (2)闢成梯田,引水一階一階灌溉。 (3)此區因為多丘陵地,石礫多,客家人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才開闢成水田。 5.不同自然環境下,發展出不同的水利開發方式,展現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良好適應。 1.因為平原和低地丘陵大都已經闢成水田,稻米產量大增,能贍養更多的人口,因此有更多的移民加入。 2.透過稻米及其他農產品的輸出,交換大陸原鄉的手工藝日常用品。 3.因為貨物的交流日漸興盛,貿易發達,使得北部的沿海港口、和內陸河港因而興起,如淡水、艋舺、大溪等。 桃園台地夠築埤塘的條件 1.降雨上無顯著的乾季。 2.台地地面緩斜,便於依上流下皆的原理夠築埤塘。 3.紅壤:透水性差,埤塘較無漏水之虞。 1.臺灣原本主要輸出品為糖,而蔗糖主要產於南部,故臺灣的經濟重心也就在南部。 2.1860年淡水開港後,因為國際市場上對茶、樟腦的需求因素,使得適合茶、樟生長的臺灣北部區域的丘陵、淺山區,開始大舉開發栽種茶樹、樟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