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指导:心理发展与教育涉及知识点较多。要求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心理发展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熟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作为重难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皮亚杰、维果斯基和埃里克森的相关理论,并能探讨相应的教育意义,了解儿童心理理论的知识;对于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知方式差异及智力、性格差异能理解并加以应用。 学习内容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 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与特点 心理发展指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实质为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见教材23页 1、少年期(初中阶段) 2、青年初期(高中阶段) 三、心理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学习准备问题 关键期问题 终身发展问题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物质基础和前提 环境:重要条件 教育:主导作用 第二节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 自然成熟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1940~1971年任日内瓦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和卢梭学院院长,1952~1963年任巴黎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他曾连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3届,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1955年创建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该中心主任。1971年退休。 (一)心理发展的本质 主体通过活动操作对客体的适应 不平衡 (二)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个体在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认为发展主要有四个因素: 成熟 物理环境(练习与经验) 社会环境(社会性经验) 平衡化 (四)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30年代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 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 心理机能发展的过程) 内化学说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三、儿童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是个体凭借一定知识系统对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状态(如需要、愿望、动机、情绪等)进行推测,并据此对其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 目前有以下几种: 理论论 模拟论 模块论 启示:倡导“儿童也是一位理论家”,教育活动要尊重儿童,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 第三节 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尊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 2.自主与羞怯怀疑的冲突(18个月到3岁) 3.主动对内疚的冲突(3—6、7岁) 4.勤奋对自卑的冲突(6、7岁—12岁) 5.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12—18岁) 6.亲密对孤独的冲突(18-35) 7.充沛感对颓废感的冲突(35—60岁) 8.完善对绝望的冲突(60岁以后) 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再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 二、自我意识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 (一)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二)沉思型和冲动型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表现 (二)沉思型 VS 冲动型 二、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 智力的差异 表现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个体差异表现为 智力的类型差异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