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doc
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
1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抗生素的杀菌、抑菌作用是与细菌不同部位上的靶位蛋白结合,抑制其功能而生效。而细菌的耐药则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改变靶位蛋白结构,使抗菌药与其结合力下降或不能结合。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位。
1.1 DNA回旋酶 DNA回旋酶是由2个A亚基和2个B亚基构成的四聚体,分别由gyrA 和gyrB基因编码。gyrA和gyrB基因的突变只限于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碱基中的1个发生替换。gyrA的突变主要有4个位点,而且集中在较小的区域,将这一基因区段称为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已证实QRDR的突变与细菌耐药有直接关系。只有氨基酸发生取代的碱基突变才可改变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gyrA的QRDR内氨基酸取代方式、位置、取代位点的多少与E.coli耐药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gyrA基因改变最常见,其次是gyrB。gyrB基因突变较为单一,目前发现氨基酸的替换只有两个比较集中的位点,即第426和447位,都为单个氨基酸替换。gyrB突变促进gyrA突变耐药性的产生,目前尚无资料表明gyrB突变作为独立的耐喹诺酮类的机制。Ser83是gyrA 的基本突变点,gyrA基因中密码子83发生突变常常造成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
1.2 拓扑异构酶Ⅳ 拓扑异构酶Ⅳ是由2个C基因和2个E基因组成的四聚体,分别由parC和parE基因编码。拓扑异构酶ⅣA亚单位和DNA 回旋酶A亚单位在NH2-末端有很高的同源性,即gyrA和parC的N末端均有与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QRDR有关的区域,在此区发生氨基酸的替代影响了喹诺酮类药物与酶结合的紧密关系,从而使其耐药性增加。拓扑异构酶Ⅳ只是药物的从属靶位,DNA 回旋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比拓扑异构酶Ⅳ更敏感。通过PCR扩增大肠埃希菌耐药株的gyrA QRDR区和parC基因,进行PCR-SSCP分析;同时,PCR扩增marOR基因,在耐药株中随机选取进行测序,检测marOR基因突变情况。发现gyrA和parC基因突变引起大肠埃希菌产生耐药,Chenia HY等报道ParC突变发生在Ser-80/Glu-84,gyrA基因突变是产生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原因,parC基因突变可引起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
2 膜通透性屏障及相关基因突变
大肠埃希菌增加抗生素渗透障碍的主要方式是改变跨膜通道孔蛋白结构性质,使其与抗生素结合力下降,以及减少跨膜通道孔蛋白数量甚至使之消失,从而减少药物在细胞内的积聚。大肠埃希菌外膜上存在多种外膜蛋白(Omp),主要有OmpA、OmpF、OmpC和蛋白K。其中外膜蛋白F(outer member protein F,OmpF)和外膜蛋白C(outer member protein C,OmpC)为大肠杆菌的主要外膜蛋白。OmpF和OmpC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以协调方式紧密相关,以保持外膜蛋白总量的恒定。当细菌染色体的基因突变引起膜通透性降低影响药物的转运时,细菌即可发生耐药。在耐氟喹诺酮大肠埃希菌的染色体上已发现norB、norC、nfxc、nfxB和cfxB等多个染色体突变基因,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耐药株几乎都具有相同的表型-Omp的异常,尤其是作为亲水性小分子药物通道的OmpF的减少或缺失,使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摄入减少。OmpC通道缺失的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似乎不变,提示OmpF减少或缺失是细菌膜通透性降低的主要因素。OmpF的表达是通过micF基因调控的,它编码一小段反义RNA,与OmpF的mRNA5-末端互补,从而阻止OmpF的翻译过程,最终导致OmpF的蛋白合成量降低。对大肠埃希菌norC突变株的研究表明,仅由膜通透性降低所引起的药物蓄积浓度减少极其有限,这提示除OmpF异常外,一定还存在其他引起药物蓄积浓度的降低的决定因素。同时还发现具有粗糙LPS的大肠埃希菌内环丙沙星蓄积量高于具有光滑LPS的菌株,并且与OmpF的表达无关。
3主动外排活跃
主动外排系统是指细菌细胞内膜存在能量依赖性蛋白外排泵,通过主动外排作用将药物从菌体排出,使达到作用靶位的药量明显减少,不足以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目前发现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有关的主动外排系统均为多重药物外排泵。多重药物外排泵根据其转运蛋白的作用方式及消耗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质子驱动力为能量,以H-药物方式向细胞外作反向转运;另一类为ABC,以ATP驱动力为能量,由ATP结合盒向胞外转运。大肠埃希菌以前者为主,前者按转运蛋白的分子结构、同源性及作用方式又可分为4类。大肠埃希菌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有关的主动外排泵有3个:AcrAB、MdfA和NorE。其中Acr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