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麟:自云“素痴”,谁解其味?.docVIP

张荫麟:自云“素痴”,谁解其味?.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荫麟:自云“素痴”,谁解其味?.doc

张荫麟:自云“素痴”,谁解其味?   张荫麟是民国史上罕见的史学天才,他的未竟之作《中国史纲》,文笔优美,论述流畅,特色鲜明,不仅是历史系学生案头必备之书,也是史学爱好者口口相传的畅销读物。   张荫麟37岁就因病去世。他像一颗流星,短暂而耀眼。直到现在,我们依旧能感受到那束炫目的光。   1923年,17岁的张荫麟考入清华学堂,当年,就在《学衡》发表了《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毫不留情也毫无畏惧地和史学大师梁启超唱对台戏。接下来的几年,他发表了数篇重要论文,严谨扎实,见识不凡。1929年,张荫麟从清华毕业,此时他在历史学领域已声誉鹊起,而他并未满足于所取得的成绩,而是选择赴美深造。在斯坦福大学按计划读完四年后,张荫麟回国任教于母校清华。“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极为欣赏和器重这位年轻博学的史学新星,誉之为:“庚子赔款之成绩,即在此人之身也。”   说张荫麟是史学天才,当不为过。但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是天才,在其它领域则可能表现出惊人的愚笨与无知,张荫麟也不例外。张荫麟耽溺书海,钻研学问,无暇也无力去通晓人情世故。对此,他自己也是心知肚明,干脆取了个笔名曰“素痴”。因不谙世故,不娴人情,被世人目为“素痴”,当然并非好事,但张荫麟既然执着于求知,醉心于学问,那也只能“痴”心不改了。   学痴   自17岁给梁启超“纠错”后,张荫麟又多次撰文和一些史学大家商榷。   冯友兰喜欢谈抽象,张荫麟对此不以为然,就说了个“笑话”给冯友兰听:   柏拉图一次派人到街上买面包,那个人空手而回,说没有“面包”,只有方面包、圆面包、长面包,没有光是“面包”的面包。柏拉图又说,你就买个长面包吧。那个人还是空手而回,说没有“长面包”,只有黄的长面包、白的长面包,没有光是“长面包”的长面包。柏拉图再说,你就买一个白的长面包吧。那个人还是空手而回,说没有白的长面包,只有冷的长白面包、热的长白面包,没有光是“白的长面包”的白的长面包。   张荫麟以一个“笑话”讥刺冯友兰的“抽象”,可谓亦谐亦庄,四两拨千斤。冯友兰虽然不服,却无言以对。   顾颉刚因“疑古”而暴得大名,张荫麟却对顾颉刚的“疑古”提出质疑:   信口疑古,天下事有易于此者耶?吾人非谓古不可疑,就研究之历程而言,一切学问皆当以疑始,更何有于古;然若不广求证据而擅下断案,立一臆说,凡不与吾说合者则皆伪之,此与旧日策论家之好作翻案文章,其何以异?而今日之言疑古者大率类此。世俗不究本原,不求真是,徒震于齐新奇,遂以打倒偶像目之;不知彼等实换一新偶而已。   张荫麟指出,顾氏“疑古”的结论,来自“默证”(“默证”是指“因某书或今存某时代之书无某史事之称述,遂断定某时代无此观念”)。而西方历史学家早就说过,“默证”只适用于很小的范围。经过细密的论证,张荫麟认为,顾颉刚在其一系列的论著中过度运用“默证”,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可靠。既然顾颉刚“疑古”的结论十分可疑,他借此获得的名声理应大打折扣。   20世纪初,郭沫若也是历史学重镇之一。张荫麟尊重这位历史大家,但也曾撰文指出郭沫若译著、论著中的错漏与缺陷。   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学者,一再撰文批评不止一位学术前辈,在众人看来当然是不明智的。但张荫麟这样做,不是想通过“酷评”引人注目,而是因为学问上的“洁癖”,看到错处,必欲指出而后快。在张荫麟眼中,只有学术的硬规矩,哪管学界的“潜规则”。当然,这种反常规的做法,显露了他身上的那股“痴气”。这股“痴气”蕴含的正是一种真诚与勇气:追求真理,无所畏惧;钻研学问,坦荡无私。   张荫麟认为,阻碍中国民族前途的一大障碍是“三讳主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在文章中,张荫麟痛批“三讳主义”;在生活中,也身体力行,将“三讳主义”这个障碍一脚踢开。他给“尊者”“亲者”“贤者”指错,表明了他试图挣脱“三讳主义”的勇气和决心。   书痴   张荫麟沉迷学问,无暇交游,再加性格内向,朋友少之又少。不过,一旦有幸成为他的知交、密友,与他的交往又那么不拘形迹,忘形尔汝。   张荫麟和吴晗是同事,两人的研究室只隔一道墙。有时张荫麟读书累了,就找吴晗聊天,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双脚架在桌上,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吴晗倦了,径自休息,张荫麟则自作主张帮吴晗改文章,改毕,还帮他投稿。吴晗开玩笑说他好为人师,他则一本正经地说,假如你去年选我的课,我不就是你的老师吗?   一次,张荫麟和吴晗逛书摊,吴晗看见一本《中兴小纪》,记清同治史事,版本罕见。张荫麟不由分说一把抢了过去,吴晗也不愿错失宝贝,两人争了半天,张荫麟提出用十种明清文人作品集交换。回去后,吴晗找张荫麟要书,结果张荫麟在书架挑了半天,怎么也舍不得,只拿出两本书应付吴晗。一开始,吴晗也恼怒张荫麟的“自私”与“小器”,但后来还是原谅了这位密友。他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