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届高考语文【3年高考2年模拟】一轮复习课件:专题8+古代诗歌阅读(人教版新课标)讲解.ppt

2017届高考语文【3年高考2年模拟】一轮复习课件:专题8+古代诗歌阅读(人教版新课标)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2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语文【3年高考2年模拟】一轮复习课件:专题8古代诗歌阅读(人教版新课标)讲解

2.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攽《新晴》:“青 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 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 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3.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 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 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 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 深切同情。 4.比兴 从古典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比兴能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表述那些不很常 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 明;还能避免叙事或说理的直白,使之委婉含蓄。如李白《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 梧。”诗中三、四句运用比兴手法,前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晁衡高洁 的品德;后句寄兴深微,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 怀念之情。 ?诗歌鉴赏中的易混点 诗歌鉴赏难点是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关于表达技巧,到底包含哪些方面,各 家说法不一。通常的看法是表达技巧包含: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议 论、抒情、描写)和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中有容易混淆而致误的地方。 1.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表现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 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一种思 想。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 物或其他事物,常含有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 操、爱好、愿望、要求等;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 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另外,托物言志与比喻修辞有些联系,与咏物抒怀也有些联系,而且,它还与 象征、比兴有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 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例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 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 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 2.烘托、衬托和对比 诗歌中的“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 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 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 来衬托主体事物,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 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 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 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如 《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 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 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 “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3.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 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 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 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 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 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 描写之中,寄寓着词人的无限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 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 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 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 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这种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 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这种方式使客观景物明显地涂上了诗 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