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术作为一种志业》读书报告
学术事业在除魅时代之意义
——《以学术为业》读书报告
2014710031陈立
在韦伯的时代,以学术作为一种物质和精神意义上的事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以学术为业的意义在于何处?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有志于献身学术的青年人。韦伯在他著名的演讲稿《以学术为业》中对从事学术事业的情况与意义展开阐述。
一、物质意义上的学术事业
韦伯首先从问题的外部环境谈起,阐述了学术作为物质意义上的职业的情况。
韦伯对比了德美两国从事学术研究事业的年轻人的境况。在德国,一个以学术为业的年轻人需要从编外讲师做起。不但讲师身份难以获得,而且除了学生的听课费外并无薪水可拿。“德国学术职业完全是建立在金钱支配的前提上,因为一个并无钱财以抵御任何风险的年轻学者,在这种学术职业的条件下,处境是极其危险的。”在学术生涯的开始,年轻学者不但需要为维持生计而奔波,还要承担他将来不能获得可观的收入的风险。在美国,尽管初涉学术领域的年轻学者被授予助教的职务并领有一定的薪水,但是其仍然可能因不能招揽足够的学生听课而面临被解雇的风险。
同时,无论在德国还是美国,编外讲师和助教都无法按照自己的希望来开一定数量的课程。考虑到对前辈的尊敬,编外讲师而不能开很多课程,而助教的课表则由系里的行政官员所规划。
更严峻的是,韦伯发现在德国的学术系统中,国家资本主义形态的学术机构正在逐渐发展。正如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与生产资料分离的状态,在学术机构中,助理完全依靠国家配给给他使用的工具从事学术工作,而机构负责人则如同工厂经理,本应是知识分子的助教逐渐沦落到了无产阶级一般的地位,常有朝不保夕之虞。总而言之,无论在德国还是美国,一个以学术作为终身事业的年轻人都需要接受严峻的物质挑战。
更糟糕的是,即使一个年轻人能够接受学术事业如此恶劣的物质环境,坚持以学术为其终身志业,但其学术生涯是否顺遂人意,却是纯粹受着运气的左右的。一个讲师能否升任正教授甚或当上学术机构的领导,是完全看运气的。“我几乎无法想象还有哪个职业,运气在其中起着这样重要的作用”。在韦伯看来,机遇而不是才干之所以在讲师的晋升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不只与教授的集体选拔机制有关。因为往往最优秀的人不能当选是集体意志选择的一项客观规律。在集体意志的选择下,尽管错误的选拔可能发生,但正确的任命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数量。除了集体选拔的相对不合理外,韦伯认为如此多的学术前程操于命运之手的根源最主要还是在于学术事业的两重性。一个从事学术事业的年轻人,不但需要具备学者的资格,还必须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韦伯时代的大学与当下如出一辙,荒唐地热衷于竞相招徕学生。一个讲师能够招徕的听课者的数量,比其难以测算的学者素质更容易成为上级对学者能力高低评定的定量标准。相反,如果一个学者被学生冠以“差劲的教师”之名,其学术生涯几乎也就被宣判了死刑。即使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前来听课的学生人数仍然决定了他是否是名合格的教师,并决定了他的学术生涯是否会被判处死刑。然而,讲师的讲课是否受欢迎,可以说主要不是由讲师的学识决定的,往往其性情、口才甚至嗓音较其学识更加能够影响到听课人数。因此韦伯认为,在以听课人数论英雄的学术机制下,有志参与学术事业的年轻人的学术生涯几乎是一场赌博,因为教学技巧乃是一种个人天赋,它与学者学术素养要想集于一体,是纯粹靠运气的。
借此韦伯严厉批判了当时德国大学的教育制度。德国大学的传统乃是精神贵族式的教育,如今却滥用民主之威名,以门生多寡论讲师优劣。何况,韦伯认为以恰当的方式将科学问题呈现出来并使一个学生能够理解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才是教育事业中最艰难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一个教师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并不能从他的门生数量上反映。
学术作为内在志向的困难
物质意义上的学术事业,即作为一种职业的学术已然如此多艰,那么学术作为一种内在志向,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韦伯认为,学术专业化已然达到了空前的阶段并成为了一种趋势,一个学者必须通过最彻底的专业化才有可能取得一些成就。只有严格的专业化才能使学者在某一时刻,甚至是一生中仅有的唯一的时刻,相信自己取得了一项真正能够传之久远的成就。换言之,作为学者必须迫使自己相信其灵魂的命运取决于他眼前的草稿中所做的推断是否正确。因此,对学术事业的迷一样的热情和迷狂,“你生之前悠悠千载已逝,未来还有千年沉寂的期待”的坚信是从事学术事业的必要条件。
这种对对学术的热情加上艰苦的工作/计算,才有可能使学者获得灵感。但这只是获得灵感的必要条件。一个研究者即使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工作者,或许终其一生也会因为灵感的无法出现而始终得不出自己的创见,这是他必须承受的科学工作的风险。一个人是否具有科学灵感,是取决于无法了解的命运,或言天赋的有无的。
在此韦伯批判了为了获得灵感而寻找“个性”,从而追求“个人体验”,像跳梁小丑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