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窦娥冤》与《汉宫秋》
摘 要:由于《窦娥冤》与《汉宫秋》对母题原型进行了不同的继承和创新,以及作者自身价值取向的迥异,从而导致了两剧作不同的悲剧意蕴。通过《窦娥冤》与《汉宫秋》二者的比较探究,认识到我国古典悲剧意蕴并非只是悲苦的凝结,而是现实历史生活中个体命运、情感、生活等众多思想因子在传统文化背景以及传统美学情景中交融而成的典型。因此得出:我国古典悲剧具有多层面、全方位的文化视角,其悲剧意蕴突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显著特色和独特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悲剧意蕴 母题原型 视角 价值取向
目 录
一、《窦娥冤》与《汉宫秋》两剧母题原型的比较 ……………………………………………1
(一)《窦娥冤》与《汉宫秋》母题原型的追溯和演变………………………………………1
(二)《窦娥冤》与《汉宫秋》母题原型的继承和创新………………………………………3
二、关汉卿马致远创作价值取向的异同
三、《窦娥冤》与《汉宫秋》悲剧意蕴的比较 ………………………………………………7
(一)在对母题继承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不同悲剧意蕴…………………………………………7
(二)在对母题原型创新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不同悲剧意蕴……………………………………8
(三)在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不同悲剧意蕴………………………………9
《窦娥冤》与《汉宫秋》作为元杂剧悲剧艺术的典型代表,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但同时又有相同的特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各自代表了我国悲剧艺术发展的不同倾向,而相同特点则表示着我国古代悲剧视角从元杂剧开始由现实世界转向人性层面,而悲剧意识也由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转向关注个体命运的悲剧形态。这一转变使我国的悲剧精神同西方悲剧精神有了极大的不谋而合之处,而这种不谋而合的产生也为我国悲剧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一、《窦娥冤》与《汉宫秋》两剧母题原型的比较
(一) 《窦娥冤》与《汉宫秋》母题原型的追溯和演变
1.在西汉刘安撰的《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原文是: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肢体伤折,海水大出。
随后在《昭明文选》载梁江淹《识建平王上书》中又引用上典,有“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之句。而该文的唐代李善注中引用《淮南子》许慎的注又使我们看到了庶女故事更为具体的记载:庶女,齐之少寡,无子养姑,姑无男有女,女利母财而杀母,以诬告寡妇,妇不能自解,故冤告天。
这段记载和后来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有极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小姑子诬杀寡嫂,引起上天变异。在《淮南子》之后,庶女故事演化成东海孝妇的故事。故可以推断窦娥故事的萌芽早在先秦就已经产生。
东海孝妇的传说出自《汉书于定国传》。这段传说和《淮南子》许慎注中的庶女传说相比,具有明显的血缘关系。“庶女”是孝妇的原型,“孝妇”是由庶女蜕变而来,但孝妇身上少了庶女原本的思想锋芒和反抗精神,它强调了孝妇之孝,于公之德,从而使这个传说符合了当时的封建礼教,使它在封建社会畅行无阻,广为流传!但原来庶女故事的基本情节,还是无法涂改的,它仍然保留了原来传说的人道主义精神。
到六朝、唐、宋,孝妇故事又一次得到了深化。血飞白练的情节在此期间得以出现。晋干宝的《搜神记》所记的“周青事”中: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支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青幡而上标,又缘幡而下云。
这与窦娥临刑前所说:“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的情节基本一致。
孝妇登上历史舞台始于元代,在王实甫《于公高门》一本,似以于公为主谱“东海孝妇”之事,而后关汉卿的《窦娥冤》则把传说与现实结合起来写成一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孝”的悲剧。
关汉卿以犀利的眼光洞悉到悲剧发生的社会因素,把它从民间故事传说的位置上提高到一个广阔的现实社会视角层面来重构其悲剧意蕴,从这一点来讲关汉卿对原型母题既有意旨的升华,又有价值、视角层面的提高。
2.《汉宫秋》的母题原型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已久,关于这个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中的《元帝纪》和《匈奴传》。
竟宁元年,……匈奴呼韩单于来朝。……诏曰: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於氏。 (《元帝纪》)
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王昭君字宁胡於氏,生一男……二女……。(《匈奴传》)
这两则记载表明:昭君是良家子,身份是“待诏”,在呼韩邪主动入朝求婚的情况下由汉元帝赐给呼韩邪,她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和亲的故事由此而来。
晋宋之际,文人学士记叙和咏叹昭君出塞故事的文学作品纷纷问世,影响较大的有葛洪编的《西京杂记》里的小说《王昭君》。在这一作品中首次出现毛延寿作画索贿的情节:宫人皆贿画士,多者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pdf
-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国家级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与模型研发中心项目 环评报告.docx VIP
- 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 Topic2 (共43张PPT).ppt
- 房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标准化图册(186页 图文样板丰富).pdf
- GB50300 20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pptx VIP
- 从共识更新看法布雷病诊疗进展.pptx
- 中学2023-2024学年“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方案.pdf
- 2024年疾控大学习加强卫生应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答案.docx VIP
- 老年人能力评估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 虫害控制制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