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人称优点
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写文章各有什么好处?
叙述人称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也有第二人称。在小说中,作者还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和心理来叙述事件,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叙述公司秘书主任到格里高尔家,作者就是从格里高尔的心理角度叙述的。这样写,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
下面着重说说三种叙述人称的表达作用。每一种叙述人称都有其局限性,下面所谈主要是其优点。
第一人称叙述,即叙述者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叙述者叙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阅读时要注意,“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者自己,如《故都的秋》中的“我”就是郁达夫本人;有时指作品中的主人公,如鲁迅的《一件小事》中的“我”——车夫;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如鲁迅的《孔已己》的“我”——酒店里的小学徒;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如《祝福》中的“我”,祥林嫂的故事通过“我”贯穿起来。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如《孔乙己》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的命运和其他人物的嘴脸,从而展现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和世态的炎凉。以“我”为见证人,就比用第三人称叙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的性格、遭际和命运。
第三人称叙述,即叙述者站在第三者的旁观角度,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采用这种人称叙述,叙述者无所不知,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内心秘密等等,叙述者都了如指掌。《阿Q正传》《边城》采用了这种角度。它的优点是,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可以不受特定的时空的限制,叙述者如冷眼旁观,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宽广。
因为这两种叙述方法各有长短,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文章常常交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第二人称叙述,即作品通篇只以“你”为视角叙述。但这种视角的作品少之又少,大量的作品只是一个人称而不是叙述人称。这里必须区分一下人称与叙述人称。两者并不是一回事。人称指人物的一般代称,如你、我、他;而叙述人称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者三者间的关系分析,作家很难站在“你”或“你们”的角度进行叙述,绝大多数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常常是指文章的读者或被叙述对象,也就是人称称谓。如2006年广州一模卷所选的安勇的《烟囱里的兄弟》的第二人称,就是称谓被叙述对象——小说中的麻雀——的。第二人称叙述的优点是,缩短作者和读者,或者“我”与被叙述者之间的距离,有如促膝谈心,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文章的人称和作用:
散文叙述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按照叙述主体的人称不同,可以分为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概念区别
在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特别是当题目问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时,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别它们呢?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总之,表达方式是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是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而修辞手法是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因为角度不同,说法也就有一定差异,对此,应注意区分。
诗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