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論述1试述现代经济中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关系
论述1.试述现代经济中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关系。
答: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其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不与货币资金的所有者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1)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可以根据各自融资的条件,例如借款期限、数量和利率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实现资金的融通。(2)由于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债权方自然十分关注债务人的经营活动;债务人面对直接债权人的监督,在经营上会有较大的压力,从而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3)通过发行长期债券和发行股票,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由此筹集的资金具有可以长期使用的特点。在存在较发达的证券市场条件下,短期性资金也进入市场参与交易,支持这类长期融资的发展。
直接融资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比间接融资为多。(2)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风险,由于缺乏中介的缓冲,比间接融资为大。
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1)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其网点多,吸收存款的起点低,能够广泛筹集社会各方面闲散资金,积少成多,形成巨额资金。(2)在直接融资中,融资的风险由债权人独自承担。而在间接融资中,由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是多样化的,融资风险便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散承担,从而安全性较高。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加入了金融机构为中介,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和约束。
由此可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金融市场上资金融通的两种方式,是调节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资金余缺的方式,两者均以信用为基础,相互补充,满足不同债权人和债务人的需要,实现了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是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因素。
2.阐明多种信用形式并存对我国银行经营改革的积极影响。
现代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关系无处不在,普遍于生活多方面及再生产的全过程,其规模和结构日趋扩张和复杂。
信用的形式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重要手段。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媒介、以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为借贷对象或载体所形成的信用。银行信用包括债权人债务人通过股票或债券在金融市场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直接融资和债权人债务人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间接融资两种方式。
此外信用形式还有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国家信用是国家以发行国家债券为主要工具向货币所有者筹集资金用于弥补赤字、发展经济、调节经济生活。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它能刺激生产、引导消费、调节经济、完善融资结构从而提高融资效率。
从1953年我国开始大规模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以后,便开始了“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模式,一直延续到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模式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唯一的银行,各分支银行按总行统一的指令和计划办事,严格监督和保证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任务的执行和实现,这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首先是突破过去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朝多元化体系方向改革,接着从1994年开始围绕“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原则以及进一步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信用的规模日趋扩张和形式日趋多样,对银行经营的模式和服务内容要求越来越高,也促进银行经营改革的快速推进。
3、 如何理解国家信用在我国的开展?
答:国家信用是伴随着国家机器的形成所产生的一种古老的信用的形式,即国家举债。在现代社会中,从国内筹款是内债,从国外筹款是外债。不论内债或外债,在经济生活中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
国家可以对内负债,也可以对外负债。国家国债有调节经济和弥补财政赤字等功能,但国家信用在我国的开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利用。
要全面认识国家信用在我国的开展,先得正确分析观念问题。从内债在我国的开展过程看,国家信用开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打破观念束缚的过程。我国曾经是不允许举行国家信用的国家,并将即无内债,又无外债奉为社会主义财政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只有在54年—58年作为权宜之计发行国家信用,58年以后即停止,到68年结束还本付息,宣布即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政策并长期奉行这种政策。改革之初,我国开始打破传统的国家信用观念开始举债, 81年开始恢复国内债务,82年开始恢复对居民个人的债券发行,但由于观念上的束缚和认识上的不足,并刻意划分与西方国家的国家信用的区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