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農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邵艳 张云英 (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湖南;长沙 410128) 摘 要: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背景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不断转移,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开始凸现,并引起关注。留守儿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尤为突出,焦虑与自卑,任性与自我中心,学习困难与注意缺陷等问题突现,我们应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来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对策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社会各成员各尽所能,人民的聪明才智全面发挥,人的基本权利和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共处,逐渐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成长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全国约有1.2亿农民工,它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约有1000多万留在家乡,而且这个数每年都在增长。这些儿童在生活、学业、人格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他们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是我国存在不和谐与不协调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不仅涉及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影响我国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制约我国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和现代化进程,尤其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公正、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急需社会共同的关注才能全面控制逐步解决。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能够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毕竟还是较少的一部分,更多的农民工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他人代为照看,致使父母和孩子长期处于两地分离的境地,在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1.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基本状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16岁以下的孩子,在学龄上一般为小学生和初中生。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是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巨大有扩大趋势。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目前全国农村约有1000万左右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而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统计、计算,留守儿童数量比此还要多。他们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0.95%抽样数据,计算出留守儿童占全体儿童的比例为8.05%。2000年人口普查得到14岁以下儿童总量为28452.76人;由此得出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已达到2290.45万人。[1]二是年龄分布比较均匀,性别比偏高。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从年龄构成上看,除了0-1岁儿童所占比例较低外,其他年龄留守儿童分布均匀。其中6周岁以上学龄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的65.28%。在全部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88%,女孩占46.12%,性别比高达116.82。而从分段年龄的性别构成看,各年龄组的男孩数亦均多于女孩数。[2]三是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均属残缺型。在农村,当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外出务工以后留守儿童按其监护类型可分为:隔代监护型,即由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上代监护型,指由父母同辈人(亲朋戚友)照管;父母一方监护型;自我监护型。 2.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出现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家庭抚养问题、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犯罪与越轨问题等,其中尤以心理问题最为突出。心理素质是一个由心理能力素质(智力因素)、心理动力素质(人格因素)和身心潜能素质三个亚系统交互作用的动态同构所谓自组织系统。[3]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自心理素质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自卑与焦虑。家庭生活中,儿童对父母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他们遇到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时往往更多地依赖父母寻找解决的办法,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虽然有祖辈们的照顾,但老人们所能给予的更多的只是身体方面的关心,而心理方面大多爱莫能助,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导致了孩子极易产生心理焦虑,经常忧心忡忡,烦躁不安,甚至无心学习。此外,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总觉得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再加上同伴们的冷嘲热讽以及学业不良而招致老师的消极注意,他们更易表现出胆小怕事,行事萎缩以及自以为不如别人等自卑消极心理。如:江西省一个初中生,阿萍,出生后3个月,父母就打工而去。她说小学阶段看到自己的同学有父母陪他们完成作业,既嫉妒又羡慕,她多么渴望自己的父母能像他们一样成天伴在她身边,帮她解决难题,也许是这方面的原因,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虽然她很懂事,且认真学习。正如她说的很多人无法体会到她的感受。可见,父母对子女除了身体关心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