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andelin效应微观机理的解释模型
车淳山 卢锦堂 陈锦虹 许乔瑜 孔纲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10640)
摘 要:钢中Si含量对热镀锌反应的影响即Sandelin效应已经研究多年,但其微观机理尚无比较完整统一的解释。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三种模型来解释它,即:Γ失稳模型、J.Foct模型和析氢模型。Γ失稳模型把含Si钢镀层的异常生长与Γ相的失稳相联系,认为伴随着Γ相的失稳,为Si提供了载体,Si进入ζ层中造成ζ层失稳而导致异常须状组织形成。J.Foct模型认为含Si钢出现异常组织是由于浸锌时钢基表面存在含饱和Si的液态锌层。析氢模型认为钢中的Si不是直接影响热镀锌过程的,而是通过影响氢在钢中的扩散而间接影响热镀锌过程的。这三种模型都能解释Sandelin效应的一些现象,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验证。
关键词:Sandelin效应,热浸镀锌,活性钢
1 前言
热镀锌是一种用于钢铁抗大气腐蚀的经济有效的表面处理方法,全世界至少有半数以上的锌都用于热镀锌。但适用于传统工艺进行热镀锌的钢只能是含Si低(小于0.05 wt%)的钢[1]如沸腾钢,当对含Si较高的镇静钢或半镇静钢采用常规的热镀锌方法进行镀锌时,由于Sandelin效应的作用,铁锌反应加快,往往得到表面灰暗、超厚、粘附力差的镀层,令镀层质量下降,锌耗增加。
近年来,由于连续铸钢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钢材大多为含Si镇静钢或半镇静钢(含Si0.07-0.30wt%),此外,Si含量在0.3wt%以上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令采用传统工艺热镀锌时出现问题,迫切需要找到抑制Si不良作用的经济有效的的工艺。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也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以在锌浴中加Al、Ni、Sn等合金元素的应用最为广泛[2]-[7],同时对钢中Si影响镀层的微观机理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2 Sandelin效应
早在20世纪40年代,Sandelin就研究过钢中Si对热镀锌层影响的规律[8]。根据这个规律(即Sandelin效应),在正常的镀锌温度范围内(通常为450℃左右),钢中含Si量在0.1%左右和大于0.3%时,对镀层的影响最大,如图1所示。按含Si量,Sandelin曲线可分为四个区间:0.035%为低硅区,处于这个区域的钢称为亚Sandlin钢(hypo-Sandelin steel);0.035-0.12%为Sandelin区,处于这个区域的钢称为Sandelin钢(Sandelin steel);0.12-0.28%为Sebisty区,处于这个区域的钢称为Sebisty钢;0.28%为高硅
图1 钢中Si对热镀锌层厚度的影响 区,处于这个区域的钢称为过Sandelin钢(hyper-Sandelin steel)。在低硅区,镀层组织基本不受Si的影响,可以获得正常厚度的光亮镀层,图2a为典型的低硅钢镀锌组织,镀层由稳定致密的Fe/Zn合金层组成,从基体向外依次为Γ、Γ1、δ1、ζ和η相;在Sandelin区,镀层异常生长,镀层超厚灰暗,图2b为Sandelin钢镀锌组织,呈迸发状(又称须状),破碎的ζ分布在η基体中,且δ1很薄;在Sebisty区,镀层变薄并且镀层的厚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镀层组织与低硅钢镀层相似;在高硅区,镀层超厚灰暗,但是组织形态与Sandelin区不同,它由块状、疏松不连续的ζ+η和不连续的δ1相组成,过Sandelin钢的典型镀锌组织见图2c。
(a) (b) (c) 图2 不同含硅钢的典型镀层组织
含Si量小于0.06%时,镀层的生长遵循抛物线规律,Si含量在0.06-0.1%和0.5%时,镀层的生长遵循直线规律[9]。Si对于镀层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对ζ相(FeZn13)的生长和形态的影响。
3 Sandelin效应的微观机理解释模型
1 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型解释Sandelin效应
1)Γ失稳模型
M.S,Kozdras等人[10]着重对含Si低于0.2%的Fe(Si)/:当出现须状组织的同时出现Γ相失稳,因而把ζ相的异常生长与Γ(Fe3Zn10)和Γ1(Fe5Zn21)的失稳关联起来。
在Si含量很低如0.005%Si时,可以获得连续稳定致密的Γ和Γ1层,如图3a所示。当钢中的硅含量超过0. 136Si%时,含过饱和Si的Γ层就会失稳变成孤立的粒子,当Γ1相不断形成时,Γ相的微小粒子就会从Fe基界面脱离(如图3b所示)。与此同时,Γ1相会转变成δ1,孤立的Γ粒子会逐步向Γ1层移动,Γ粒子在Γ1层中的运动类似于Kirkendall效应中惰性标志的移动,这是把Si输送到Γ1相中的传输机制。由于Si在Γ相中的溶解度要大于Si在Γ1相中的溶解度,所以Γ粒子不会在Γ1中分解而会向Γ1/δ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