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选修)
2015.11
考试时间为分钟,总分10分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
2.卷和卷答案均填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否则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14 O—16 Cl—35.5
第卷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做法“开源节流”的是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减少资源消耗,注重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
.改变外界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针对H2(g)+I2(g)2HI(g),其中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的是
增加反应物浓度 增大气体的压强 升高体系的温度 使用催化剂
A. B. C. D.
3.已知:H2(g)+F2(g)==2HF(g)H = —270 kJ·mol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1000K时,反应C(s)+2H2(g) CH4(g)的 K=8.28×107,当各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H2 0.7 mol·L-1、CH4 0.2 mol·L-1时,上述平衡
A.正向移动 B.向移动
C.达到平衡 D.
5.均为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A.CO(g) = 2C(s)+O2(g) B.N2O5(g) = 4NO2(g)+O2(g) C.3(s) = MgO(s)+O2(g) D.NH4)2CO3(s) = NH4HCO3(s) + NH3(g)
6.制取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 CO(g)+H2(g) H 0,欲提高反应的速率和C(s)的转化率,可采用的措施为
.降温 B.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增大C(s)的量 D.增大压强
.下列事实中,不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冰镇的啤酒打开后泛起泡沫
B.对N2+3H22NH3的反应,使用可加快反应速率
C.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 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D.水中存在如下平衡:2+H2OH+HO,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cZ(g)+dW(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a + b c + d
C.的体积分数 D. X的转化率下降
.在相同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g)+O2(g)2SO3 (g),甲容器中充入1molSO2和1molO2,乙容器充入2molSO2和2molO2。下列叙述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平衡后O2的浓度:乙>甲
C.平衡后SO2的转化率:乙>甲 D.平衡后:乙>甲
.己知丙烷(C3H8)的燃烧热△H=2215kJ·molˉ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放出的热量约为
A.55 kJ B.220 kJ C.550 kJ D.1108 kJ
选择题(本题包括小题,每小题分,共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反应A(g)+B(g)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
C.反应体系中加入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