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解说.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课标要求: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 2、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文艺复兴 1、概念: 发生在14—17C的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3、核心: 人文主义 (1)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2)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 2、实质: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思想运动 材料1: 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人文主义者皮柯 材料2: 在教父们的著作中有不少表面上的矛盾甚至难解之处。我们崇拜他们的权威,不应该使自己追求真理的努力停滞不前。……读这类著作都要有充分的自由进行批判,而没有不加怀疑接受的义务。 ——人文主义者阿贝 材料: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与对外观察都一样——一直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的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他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思考: 面纱是指什么? 为什么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 (4)文化: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1)经济(根本原因):14C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要求摧毁教会的垄断。 (3)阶级:资产阶级壮大,开始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4、背景: (5)直接: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 5、特点: 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 二、巨匠的人文风采 1、意大利: (1)薄伽丘 (2)但丁 (3)彼特拉克 前三杰 (14世纪中期) (4)达?芬奇 (5)米开朗琪罗 (6)拉斐尔 后三杰 (15世纪后期)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十日谈》,该书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称。《十日谈》的开端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十日谈》之插图 但丁,意大利诗人。恩格斯 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 人”。《神曲》原意是《神圣的 喜剧》。但丁原来只取名为《喜 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 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 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 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剧的因素。《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神曲》采用梦幻的形式,叙述但丁在梦中由古代罗马诗人维吉尔带领,游历了地狱和炼狱,然后又由圣女贝阿德丽采引导游历了天堂。 《神曲》中的 地狱指的是现实世 界,天堂则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 炼狱是人类从现实到理想中须经 过的苦难历程。《神曲》表达了 但丁对人类智慧和理想的追求。 天堂 地狱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 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 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他喜欢 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 自然风光。在风景秀丽的地方, 在远离城市喧嚷的田园山庄中, 彼特拉克挥笔写下了许多著名的 诗作。 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彼特拉克因此被授予“桂冠诗人”称号。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彼特拉克 列奥纳多·达·芬奇 (1)一口号: (2)二技巧: (3)二杰作: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①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之中; ②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提示人性的善恶。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The Last Supper 蒙娜丽莎 油画 1503—1506年 77×53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 “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 傅雷 《世界美术名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