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业演进中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
产业演进中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
一、上海--都市型产业布局
都市型产业是伴随城市化进程,将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若干工业门类的总称,主要包括电子信息、软件设计、服装服饰、化妆品、珠宝首饰、钟表、食品加工、室内装潢等。发达国家具有发展都市型工业的经历。东京、纽约、巴黎都拥有发展良好的都市型产业。1999年上海中心城区内有56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其中60%分布着有效益、无污染、有生存余地的企业,余下的40%需要迁转。有学者认为,上海长期的“退二进三”政策导致中心城部分用地空心化,中心城过分依赖第三产业,因此经济增长乏力。2000年上海郊区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70%就是例证。为促进中心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满足就业需要,上海市政府利用存量工业物业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以此为中心城工业布局的重点内容。2001年,形成都市型产业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9个市区已有140余家企业,形成了150个都市型产业园区,对中心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平衡就业
提供了良好的支持。邱报等学者的研究显示,目前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心城区与郊区布局存在明显的“贫富悬殊”现象,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郊区分布比较少,郊区与中心城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例为1/5。但同时,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内部具有各自的分布特征:在中心城区的分布主要体现出围绕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特征,数量比例占中心城区总量的56%。而且主要分布于研发能力较强的学校附近。同时以园区形式存在的比例仅为15%:高新技术产业在郊区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开发区内,占总量的60%。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选择对“软环境的要求要比对“硬环境”的要求高得多,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智力资源的分布,而上海市的绝大部分高校分布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同样,分布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开发区,也是因为郊区的智力资源主要集中于开发区的缘故。根据对发展趋势的判断,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除智力资源因素外,还受到基础设施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二、1990年代以前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轨迹
1、1949年以前
上海原是一个鱼村发展起来的城镇。1291年设县,而后筑城。城厢大小街巷数十条,形成小方格的道路网,设有县衙、县学(文庙)、同业公所、会馆等;自那时起,沿黄浦江一带就已形成商业贸易较为集中的地区,万商云集,享有“东南名邑”美称。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居、园林以及城隍庙的集市形成了“庙、园、市”三位一体的独特城市布局。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迫开埠,相继辟设了英、美、法租界,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于是由华界地区和租界地区连接而成,导致城市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规划而布局混乱、空间结构畸形发展。租界地区的快速建设和扩张不但加速了上海的城市化进程,而且领先于全国建设了近代较为先进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并形成影响至今的城市道路系统。在此基础上,上海于1930年代发展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和工业、金融、商贸中心,工业和商贸业并为上海产业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现代化转型。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确定在江湾一带(今上海市区东北部)建设新市区。1929年成立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负责制定《大上海计划》,、《全市分区及交通计划》和《市中心区域计划》。这些计划吸收了当时欧美城市规划思想,运用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的组织方法,是近代上海城市总体性规划的开端。按照规划部分实施的小方格与放射路相结合的道路网和轴线对称的公共建筑群框定了近现代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1945年以后,租界已经收回,此时上海城市人口也增长到500万人,多年来的城市空间畸形发展积累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并且更趋尖锐化。为了上海的复兴,城市政府成立了都市计划委员会并开始制定《大上海区域计划总图初稿》,并于1947年完成二稿和第三稿。在这个上海首次编制的整个城市的规划方案中,运用了西方“有机疏散”和“卫星城市”理论,确定了上海新型城市空间结构;运用“快速干道”理论将道路按功能分类,确定了城市干道系统;运用“邻里单位”理论,规划了闸北西区改建示范方案。
2、1949—1960年期间
可以认为,1949年以前上海城市空间结构是殖民统治、近代产业发展、国际资本介入以及近现代城市规划干预的综合作用结果,是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奠基性阶段,并且影响深远。1949年共和国的建立是上海产业发展和城市空间发展转型的分水岭。随着1950年苏联城市规划专家希马可夫和巴莱尼柯夫的到来以及1953年穆欣的到来,具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和工作方法被引进到上海城市规划和建设当中。其间编制的《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用社会主义改造城市的方法,在保留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城市基础上,对城市进行了彻底调整和重新规划,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