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力学删减版
1-3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的受力图。
解:
1-4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的受力图。解:
6-19试求图示平面图形形心位置。尺寸单位为mm。
解:(a) (1) 将图形看成大圆S1减去小圆S2,形心为C1和C2;
(2) 在图示坐标系中,x轴是图形对称轴,则有:yC=0
(3) 二个图形的面积和形心;
(4) 图形的形心;
(b) (1) 将图形看成大矩形S1减去小矩形S2,形心为C1和C2;
(2) 在图示坐标系中,y轴是图形对称轴,则有:xC=0
(3) 二个图形的面积和形心;
(4) 图形的形心;
8-1 试求图示各杆的轴力,并指出轴力的最大值。
解:(a)(1) 用截面法求内力,取1-1截面;
(2) 取1-1截面左段;
(3) 取截面段;
(4) 轴力
(b)
(1) 求固定端的约束反力;
(2) 取1-1截面左段;
(3) 取截面段;
(4) 轴力
(c)
(1) 用截面法求内力,取1-1截面;
(2) 取1-1截面左段;
(3) 取截面段;
(4) 取截面段;
(5) 轴力
(d)
(1) 用截面法求内力,取1-1截面;
(2) 取1-1截面段;
(2) 取-2截面段;
(5) 轴力
8-2 试画出8-1所示各杆的轴力图。
(b)
(c)
(d)
8-14 图示桁架,杆1与杆2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直径分别为d1=30 mm与d2=20 mm,两杆材料相同,许用应力[σ]=160 MPa。该桁架在节点A处承受铅直方向的载荷F=80 kN作用,试校核桁架的强度。
解:(1) 对节点A受力分析,求出AB和AC两杆所受的力;
解得:
(2) 分别对两杆进行强度计算;
所以桁架的强度足够。
8-15 图示桁架,杆1为圆截面钢杆,杆2为方截面木杆,在节点A处承受铅直方向的载荷F作用,试确定钢杆的直径d与木杆截面的边宽b。已知载荷F=50 kN,钢的许用应力[σS] =160 MPa,木的许用应力[σW] =10 MPa。
解:对节点A受力分析,求出AB和AC两杆所受的力;
(2) 运用强度条件,分别对两杆进行强度计算;
所以可以确定钢杆的直径为20 mm,杆的边宽为84 mm。
8-16 题8-14所述桁架,试定载荷F的许用值[F]。
解:由8-14得到AB、AC两杆所受的力与载荷F的关系;
运用强度条件,分别对两杆进行强度计算;
取[F]=97.1 kN。
8-33 图示接头,承受轴向载荷F作用,试校核接头的强度。已知:载荷F=80 kN,板宽b=80 mm,板厚δ=10 mm,铆钉直径d=16 mm,许用应力[σ]=160 MPa,许用切应力[τ] =120 MPa,许用挤压应力[σbs] =340 MPa。板件与铆钉的材料相等。
解:校核铆钉的剪切强度;
校核铆钉的挤压强度;
考虑板件的拉伸强度;
对板件受力分析画板件的轴力图
校核1-1截面的拉伸强度
校核2-2截面的拉伸强度
所以,接头的强度足够。
用截面法求内力,取1-1截面;取1-1截面左段;
(3) 取截面段;
(4) 最大扭矩值:
(b)
(1) 求固定端的约束反力;
(2) 取1-1截面左段;
(3) 取截面段;
(4) 最大扭矩值:
注:本题如果取1-1、2-2截面的右段,则可以不求约束力。
(c)
(1) 用截面法求内力,取1-1截面;取1-1截面左段;
(3) 取截面段;
(4) 取截面段;
(5) 最大扭矩值:
(d)
(1) 用截面法求内力,取1-1截面;取1-1截面左段;
(3) 取截面段;
(4) 取截面段;
(5) 最大扭矩值:
9-2 试画题9-1所示各轴的扭矩图。
解:(a)
(b)
(c)
(d)
9-4 某传动轴,转速n=300 r/min(转/分),轮1为主动轮,输入的功率P1=50 kW,轮2、轮3与轮4为从动轮,输出功率分别为P2=10 kW,P3=P4=20 kW。
(1) 试画轴的扭矩图,并求轴的最大扭矩。
(2) 若将轮1与论3的位置对调,轴的最大扭矩变为何值,对轴的受力是否有利。
解:(1) 计算各传动轮传递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