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的含义.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词的含义

文言文字词复习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两个特点:重视教材中出现过的文言实词及其基本含义;注重文言实词的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重点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通假字等。 突破方法 1.语境推断 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如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 语法求解 所谓语法求解,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其词性(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 辨析词性推断法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其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其词义。 迁移联想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援引解释。 试解释“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 妙用修辞 在古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同义词复用”等文言现象,故而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引申推断 古汉语经历了一个由单音节词转变为多音节词,由一词一义演变为一词多义的过程,因而一个词的原始含义与其不断扩展、丰富后的引申义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义项,便可以据此推想到其他相关义项。 ①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 ②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祭十》)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怎么”。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 1.表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三)用作连词。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四)用作助词。 返回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五人》) ②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一)用作连词。 ①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3.表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 ②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石钟》)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不出,火且尽      (《游褒》) ②且为之奈何       (《鸿门》) 1.将,将要。 (二)用作副词。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过秦》)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赤壁》)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兵车》) 【且如】就像。 返回 ①视之,形若土狗       (《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 1.像,好像。 (一)用作动词。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 1.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二)用作代词。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桓》)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三)用作连词。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 2.至,至于。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 ②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 【至若】【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起话题,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如果说到”的意思。有时不译。 返回 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 1.处所,地方。 (一)用作名词。 ①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 (《促织》)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1.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