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语法(二)——虚词部分
[教学要求](8 学时)
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各类虚词的语法特点,掌握各类常用虚词的主要用
法。
第一节 副词
一、什麽是虚词?关于代词、副词的归属问题。
《辞海》:“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同句子的语法结构密切相关。如介
词、连词、助词等。”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
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这种词叫虚词。虚词可分为介词、
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叹词是特殊的实词。”《辞海》避开副词、代词不
谈,而黄伯荣、廖序东则是将副词、代词归入实词之中。 吕叔湘《文言虚词》
则将代词、副词归为虚词。
因代词、副词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故黄伯荣、廖序东将其归为实词,中
学教材将代词归实词,副词归虚词。吕叔湘将代词、副词均归虚词。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郭锡良《古代汉语》则将代词、副词归为半实半虚
的词。因它们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
实词的性质: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的次要成份。
虚词的性质: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事实,不能作句子的
主要成份主语、谓语等。
学习古汉语虚词,一般应回答三个问题:1.词类;2.语法规则(语法功能);3.
翻译。
二、什麽是副词?副词特点: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作用:
1.古今一致:基本作用是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
2.古今不同:古代汉语的副词能在判断句中修饰名词性词语。
副词的基本功能是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作状语或补语。
可分六类:
1
(一)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的副词。
(1)表程度偏高:“、太、至、尤、良、益、甚、颇”——很、非常问:“年
事颇高”何解?
(2)表程度偏低:“少、稍、略、颇”——稍微、逐渐。 现代汉语中的“少”
常作形容词,其含义与“多”相对;古汉语中“少”常作程度副词,是“稍微、
略微”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的“稍”。如:太后之色少 .解。(《战国策·触龙说赵 太后》)少解:稍微消解。
王力《汉语史稿》认为:“稍”在上古汉语中是“逐渐”的意思,不同于现
代汉语的“稍微”,“稍”具有“稍微”之意,是在唐代才产生出来的。如:
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齐大夫子尾多次受齐君封邑,但他逐渐把土地还
给了齐君。齐君认为他忠,对之更宠。)《左传·昭公十年》
“颇”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深,是“很”的意思。而古汉语中的“颇”
有两种用法: 一是表示程度高,是“很”的意思;如: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 .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颇有 力:出了很大的力。
二是表示程度浅,是“稍微”的意思。如:
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 .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颇 有:略微有。
(二)范围副词:表动作行为或性质的范围的副词。
1.表总括(范围大的):“皆、悉、尽、毕、咸、并、举、具、俱、既”——都、
全;“凡、共”——总、共。如: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众多的贤者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老的都聚集一堂。)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义明康乐宫”广告词:“群贤毕至康乐宫,少长咸集卫星湖。”
2.表限制(范围小的):“但、徒、特、直、第(弟)、仅”——仅、只。
现代汉语中的“但”是转折连词,古代汉语中的“但”则主要是表示范围的
副词,用来限制范围,是“只”、“仅仅”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不但”、“但
愿如此”等词语中还保留“但”的古代用法。
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木兰诗》)但 闻:只听到。
2
问:“但愿如此”何解?答:只希望这样。
徒善不足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只有善心却不推行之不能治理好国家,
只有好法度却不公之于众也不能独自推行。)《孟子·离娄上》
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既然如此,
那么人之所以作为人,不只是因为是两只脚并且没有毛,而是因为人有分辨能
力。)《荀子·非相》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孙子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叫您
赢。”)《史记·孙膑》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没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五十步]。
《孟子·梁惠王上》
现代汉语中“仅”只是个限制范围的副词,“只”的意义,但是在古汉语中,
它除了表达这一含义之外,(上古“仅”只有“只”的意义)。
如: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齐王逃到莒国去,只免掉礼貌自身的死亡。)
《史记·乐毅列传》
还可以表示数量多,有“几乎”、“将近”“差不多”的意思,“仅”的这
一含义和用法,主要是出现唐代的文中,而且要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