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韩军.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韩军

韩军《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师:哪位同学说说苏轼? 生:苏轼是宋代词人。 生:苏轼是八大家。 师:应该说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说说。 生:苏洵、苏辙…… 生(插话):欧阳修、王安石…… 生(插话):韩愈、柳宗元、曾巩。 师:他们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学。 师:当然是文学方面,他们应该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师:他们谁是唐代,谁是宋代? 生: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师:回答不错。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 生:“赤壁怀古”是题目。。 师:题目和词牌,哪个与内容相关? 生:题目与内容相关。 师:看看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 生: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作。 师:也就是说,是苏轼在人生的得意还是在失意时所作? 生:失意时。 师:请一个同学把全词读一下。 (一生读) 师:读的非常流畅。可是有个字读错了。 生:“羽扇纶巾”的“纶(guān)”,他读成lún了。 师:另外,我提点意见,还应该读出点气势。(示范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故意说)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生:不对吧? 师:怎么不对? 生:“浪”应该是比喻吧? 师:比喻什么? 生:比喻时光。 师:对了。这里不能把浪解释为江水中大浪,应该是时光。你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 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师: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江,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这句,很少有人能够比,能够写得出来。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 如此的气势、如此的磅礴,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 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二者是一样的,都是大气磅礴的。苏轼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说,他们不是凡人。他们都是“仙”。 生:李白叫诗仙。 师:李白或者叫谪仙,天上下凡的。苏轼叫坡仙。只有仙人才能写出如此超凡脱俗、鸟瞰大地.。 这两句似乎很熟悉,(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学生响起了掌声。) 生:是《三国演义》的插曲。 师:是片头曲。这段歌词就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大家看看,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师:一样呀,好,那么,咱们就用《三国演义》的这两句来代替、来改写苏轼这两句吧,看看行不行。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学觉得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师:你说说,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生:“风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师: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见。 生:同意! 师:我不同意!我觉得,如果“风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苏轼何必不干脆用作“英雄人物”呢。 生:可能出于音律考虑吧! 师:读一读,“英雄”和“风流”,分别是几声? 生:都是一声和二声。 师:音律上一样,苏轼就是不用“英雄”!一定有原因。 生:“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就是不一样.! 师:反正就是不一样。(生笑) (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我提醒接着往下看) 师:“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 生:“大江”具体化为“故垒”, 生:“千古”这里具像化为“三国”, 生:“风流人物”这里具像化为“周郎”。 师: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 生: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 师:“故垒”是“旧战场”,“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时的那个赤壁了。那个“赤壁”在哪里? 生:在湖北蒲圻。 师:那么,也就是说,苏轼游览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苏轼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伪吗?不对,实际上,苏轼是知道他所游览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师: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生: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 师:“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不闻名。 生: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 师:反过来说呢? 生: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师:非常好。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我们一起来读、背。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大家考虑,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譬如,“乱石穿空”是从形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