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君琴--不可遗忘的“角落”.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君琴--不可遗忘的“角落”

小学语文论文 不可遗忘的“角落” ——阅读教学中语用实践活动的几个关键点审视 温岭市方城小学 方君琴 【内容摘要】 修订版课标将“语用”提到了重要地位,语用实践活动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但很多教师注重语用却忽视了“理解”、“指导”、“创造”这些关键点。本文通过辩证思考后提出,理解是语用实践活动的起点,不能缺失不能偏颇也不能过度;指导是语用实践活动的支点,训练点选择不能简单随意,关注言语形式不能生硬剥离,发挥自主不能浅尝辄止;创造是语用实践活动的终点,创造需要积淀,但更需要唤醒。 【关键词】语用实践 关键点 审视   2011年修订版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凸显了“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地位。很快,重视语用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语用实践活动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但是,实践过程中笔者却发现,很多教师对“语用实践活动”认识有误,在教学中忽略了几个关键因素,出现了“顾此失彼”、“矫枉过正”的现象。 一、理解:语用实践活动的起点 修订版课标把“理解”从表述中略去,很多教师就认为只要“语用”不要“理解”了,凡是跟理解有关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从阅读教学中清除出去,这是一个误区。事实上,历年的教学大纲都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理解是运用的起点,它和运用唇齿相依,理解不可缺失,不可偏颇,但也不能过度,毕竟语用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理解不能缺失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认为,“理解、表达、交流、分享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四个维度——理解是前提和基础,表达是目标,有了理解、表达,才会有交流或分享活动;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整体,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小学语文教与学》2013年第11期)从阅读活动的本质来说,面对一个文本,读者只有先对语言材料产生吸收,才能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披文得意,完成自我建构、自我审视、自我发展。这是语言学习的根本规律。缺失了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学习文本言语形式就成了空中楼阁。缺失了对言语形式的理解,语用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 如《刷子李》一文的教学,学生只有通过深入理解描写刷子李刷浆的语段,才能直接感受到刷子李刷墙本领的高超,才能体悟到作者描写的精妙。同样,也只有通过理解徒弟曹小三的心理活动,才能深刻感受到作者“一波三折”的写法魅力。如果这些理解缺失,或不够到位,学生对于作者的精彩描写会有深入感悟吗?对“一波三折”的作用能够有深刻感受吗?缺失了理解,光告诉学生这是“一波三折”,然后让学生去运用“一波三折”,学生能真正掌握吗?显然,没有理解的基础,语用实践活动就没有了生命。 理解不能偏颇 很多教师对于“理解”的认识过于狭隘,认为“理解”就是理解文本内容,这是有所偏颇的。语文教学中的“理解”不仅指理解文本内容(写什么),还包括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如何表达(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作者有了内在的观念感受,就要运用合适的语言文字,借助恰当的言语形式进行表达。文本就是文字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综合体,两者互为依存,无法剥离。同样的语言文字,因为言语形式不同,产生的表达效果就有所不同。读者阅读文本,如果单纯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就会对表达形式视若无睹,对于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象的理解也就会单薄甚至空洞。驾于这样基础上的语用实践活动,还能高效吗? 如《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诗,学生如果仅从语言内容上去理解,只能抓住“巡弋的战舰和水雷”、“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频频发射的导弹”、“散落着的地雷碎片”等几个关键词组来展开想象,感受战争的可怕。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言语形式上去理解,学生就会发现前四个小节的结构都相同,作者将前两句的美好和后两句的恐怖作鲜明的对比,造成了“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的悲剧效应。另外,还会发现前四个小节的最后都是“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四句铿锵有力的质问将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见,有了文字内容和言语形式这两个方面的理解,学生不但能更深切地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也能对文本表达方式有更深入的感悟,此时的语用实践,就会有血肉有灵魂。 理解不能过度 理解固然重要,但理解不是目的,只是通向运用的手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浅化内容的挖掘,减少空洞的分析,腾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语用实践。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无非是借助教材这个工具教学生学习语用,因此,教学的重心应该落脚在“语用”,理解只是桥梁、载体。 理解的度的把握要关注学生视野。学生受生活经验及年龄特征的限制,理解的程度,并不能够等同于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推己及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把握理解的度。 理解的度的把握要关注年段特征。每个学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能力的不同,理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