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讲稿.doc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讲稿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解读】 新课标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理解)。 【考情分析】 本考点是高考的必考点。考查题型是客观题(上海卷除外),考查范围是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分值是3分。 【真题感知】 如(2011 课标全国卷)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辽人越境而汲 汲:取水 B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 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 D 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考点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指依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所谓“常见实词”是指:(1)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2)语文课本和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40个常用实词。所谓“在文中”,即指语境。实词考查常有语境的限制,语境限制下的实词意义往往是确定的意义,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考查重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单音双音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考查是重中之重。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 通假字 1 通用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知”和“智”。 2 假借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无其字,语言中已有某词,于是借音近或音同的他字以代之。如语言中已经有第二人称代词rǔ,却没有创造出表达的字体,于是借用“男女”的“女”字,或借用“汝水”的“汝”字。所以“三岁贯女”中的“女”通“汝”。另一种情况是本有其字,可是写的人一时写了别字,而后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也就通用了。如“甚矣,汝之不惠”的“惠”,就同“慧”。 假借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替代。分三种情况:①完全同音,如“畔”与“叛”。②声母相同,如“无”和“亡”。③韵母相同,如“嘱”和“属”。由该规律而决定了假借字与形声字的声旁关系密切:一是形声字和声旁字互相替代,如“贾”和“价”;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如“厝”和“措(放置)”。注意:同意替代是就古音而言,由于历史的演变,有的假借字与本字的读音今天已经不相同了,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的“生”与“性(本性)”。 相关链接: 在多数的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可是,由于从古到今,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不一致。复习通假字,千万不要离开文本去死记硬背,而要把它们放在句子当中去记忆,这样记忆才牢靠。 3 古今字 指古时某一个字表示了许多概念,后来为了把这个字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加以区别,就造成另一个或几个字。古今字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如“莫”与“暮”。 课本为了方便起见,以上三种情况,都用“通”或“同”表示。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 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文言文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并且多个义项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往往是由引申而形成的,在学习中要注意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如,以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个。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荆轲刺秦王》)(数目)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相同,一样)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统一) 用心一也(《劝学》)(专一)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满,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要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知识。 1 本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而言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另一种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即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作为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士兵”,“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在现代汉语中所谈的基本意义是指后者。 2 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意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从“深”的基本意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①深奥,深刻,如“道理很深”;②深厚,如“友谊很深”;③时间久,如“夜深人静”;④浓,重,如“颜色太深”。“深”的引申义和基本意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3 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