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进感恩福地
进感恩福地:东方人文历史概述(大纲):历史遗址1、汉马伏波井 天南第一泉名叫汉马伏波井 ,即一口汉代水井。汉马伏波井,夏日水凉,冬日水暖,十所村数百家汲取井水,即遇天旱,井水从不枯歇,自古水质清甜,故有天南第一泉和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称。据乡人传说,此井原系方井,后人扩大为圆井,以砖砌成,井近处原有伏波祠,久已毁废,墙上嵌一石碑,题汉马伏波之井,署乾隆辛巳(清高宗26年即公元1761年)。据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大诗人郭沫若1961年视察海南观看此井时证实,此井确为汉光武帝时伏波将军马援经过海南时所造,距今已有1950多年了,饮尝井水,赞不绝口,诗随口出:水泉清冽异江河,古井尤传马伏波。想见当年师驻日,三军朝汲定如梭。海盐含量百之三,饮此信之水味甘。十所于今沽惠泽,胜标铜柱在天南。薏苡烹来可作糜,军行用以止朝饥。功成人竟明珠视,古井无波水自知。 汉马伏波井,夏日水凉,冬日水暖,十所村数百家汲取井水,即遇天旱,井水从不枯竭,自古水质清甜,故有天南第一泉和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称。大诗人郭沫若观赏此井时,考证史料,饮赏井水,连口称赞,诗随口出:水泉清冽异江灌,古井犹传马伏波。想见当年师驻日,三军朝汲定如梭。海盐含量百之三,饮此信知水味甘。古所于今沾惠泽,胜标铜柱在天南。薏苡烹来可作糜,军行用以止朝饥。功成人竟明珠视,古井无波水自知。(1)“汉马伏波之井”石碑刻“汉马伏波之井”石碑,位于罗带乡十所村马伏波井旁的露天八角亭内,碑高115厘米,宽63厘米,厚10厘米;碑额上方刻有一细长方形框线,框内正中刻一直径10厘米的马蹄印,正中署“汉马伏波之井”,左书“乾隆辛巳(1761年)孟冬”,右书“琼镇都督山右解逊题,光绪壬辰(1892年)孟冬修立”。碑面四周刻一条细线将碑文框住,楷字阴刻,其中,“汉马伏波之井”六个大字,每字15厘米见方,其他每字4厘米见方。?解逊,清代满族人,乾隆辛巳年(1761年)任琼州镇总兵兼理民政。此碑是他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到十所村为马伏波井题的字。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建马伏波井,将其碑移立井西侧的“伏波祠”正墙上(已废)。“文化大革命”期间,石碑被打断。粉碎“四人帮”后,县政府拨款修建马伏波井露天八角亭,并将该碑找回接好,立于八角亭内。(2)奉官禁示碑刻奉官禁示碑,原位于罗带乡十所村马伏波井西侧与伏波祠相连的文昌庙正墙上,立碑时间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碑高164厘米,宽55厘米,厚10厘米,碑文刻书:“奉官禁示”四个字,碑文竖排楷体刻字,共15行,禁条全文共546字,署“感恩县知县胡维莆批示及贡生8人,廪生5人,生员12人,村庄名15个”。当时,由于社会混乱,群盗四起,地方上的绅士们从维护地方安定的愿望出发,以十所村为中心的附近一带村庄自动联合起来,订立禁条,经送呈感恩县知县批示后,刻碑立于十所村文昌庙正墙上。禁条是一方之民自我管理的一种形式,禁条说明了当时十所一带的社会状况,是研究清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历史资料。注:马伏波井年代:东汉东至西(米):24.3南至北(米):51.2保护面积(平方米):1244.16亩:11.872、感恩学宫 感恩学宫又称文庙。位于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感城村。始建于宋,原址在今感城镇入学村。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明正统年间迁至今址。明万历十--二十五年(1582-1597)随县治迁往大雅坡(今感城镇生旺村)。万历二十五年(1597)县治迁回今址后重建的。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棂星门等组成。清嘉庆0年(1815),知县时待朝改建了大成殿和崇圣祠。今仅有改建后的大成殿保存下来。明伦堂和崇圣祠除基础外已被改建他用,其余建筑无存。大成殿平面为长方形,抬梁式木结构,有16根柱支撑,面阔五间,18.5米,进深10.5米,重檐歇山顶。殿内的塑像,祭器及碑刻等文物均荡然无存。现大成殿为感城镇粮所使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8日,感恩学宫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感恩学宫位其前后为街道,左为民居,右为感恩县衙,是古代感恩的最高学府,原叫“儒学”,后与孔子庙合在一起,故称“学宫”,俗称“圣庙”或“文庙”。感恩学宫,是感恩文化的发源地,它始建于宋代,历经多次迁址,是明万历25年知县朱景和将县治由生旺大雅坡迁回中和乡,即现在的感城镇原城址后重修的。 ?据史料记载,学宫内建筑包括崇圣祠(后殿)、大成殿(正殿)、东西庑、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棂星门、昆明池、泮桥、牌坊。四周高筑围墙,只于前两侧开“义路”、“礼门”两侧门。宫内建筑均为砖、石、沙、木、灰结构,具有中国古代建筑封闭性、对称性的特点。大成殿为重檐式歇山顶建筑,虽经多次改建仍保存明代建筑风格。殿内有木质金柱十六条,空插枋与抬梁式结构屋架,木质斗拱雕刻莲花、卷云纹。大成殿为红墙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