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近零排放双燃料多功能系统特性规律分析及优化.pdf

近零排放双燃料多功能系统特性规律分析及优化.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零排放双燃料多功能系统特性规律分析及优化.pdf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学术会议论文 T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 编号:071128 近零排放双燃料多功能系统 特性规律分析及优化 张国强k2韩巍1金红光1蔡睿贤1 (1.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8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80) Tel:OlO.8254303 1 Email:zhan2wanghe@163.com 摘要:本文对煤/天然气双燃料氮电联产多功能系统进行J,特性规律分析。从燃料互补和能量综合梯级 利用角度,分析了重整条件、氯气分离率对系统节能牢的影响.以及多功能系统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 得到了新系统可以提高燃料化学能利用效率,同时叮以降低c02分离能耗的结论。存靖%量利用I:的优 势和对C02的有效控制,使得新系统相对参考系统自J+以实现极低耗分离C0:。 关键词:双燃料互补 综合梯级利用 氧f乜联产CO:分离性能分析及优化 l引言 温室气体℃02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能源系统的C02减排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 注。目前C02分离有燃烧前分离、燃烧后分离和纯氧燃烧三条途径,但是由于c02量人 且分离时浓度较低,C02减排给系统带来了不可承受的代价,使系统的发电效率下降 8%.15%【1。J。如何低能耗的控制c02成为能源系统中c02减排研究的重点。现在国内外 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分离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为从系统角度对能源 系统进行综合集成优化。由于C02的生成利主要的有用能不可逆损失发生在能茸释放过 程中,所以综合集成能量释放过程和C02分离过程的能源系统更具发展前景14。6 J。 多功能能源系统为同时满足化jI:、动力和环境等多项需求目标的能源系统,其特点 为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多能源的综合互补、能的梯级利用和污染控制的一体化,它在能 餐利用和污染物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7。叭。双燃料多功能系统?】的研究处丁.对单个案 例的分析上,没有对系统特性进行分析。本文对文献[11】所提出的双燃料多功能系统进 行特性规律分析,研究合成气成分和系统节能率随重整温度和水碳比(s/c)的变化规律, 多功能系统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和氢气分离率对系统节能率的影响,以及系统集成创新 在CO,减排中的作用。 2多功能系统的描述 如图1为新系统的流程图,天然气和水蒸汽混合后,经过预热进入双燃料重整器(a) 转化为合成气。合成气进入热交换器(b1)被冷却到355℃,同时高压的饱和蒸汽在b1中 产生,然后进入变换反应器。在高低压变换反虑器中(c1和c2)经过两次变换反应后, 合成气中的大部分CO转换为C02,同时高低压的饱平lf蒸汽分别在cl、c2中产生。最后, 皋会项日:困家自然科学捧会项口(No.50520140517) 372 合成气被压气机(d1)压缩到氢气分离压力,进入入PSA单元分离出氢气。煤燃烧产生的 烟气的余热被换热器(b5-b7)同L改j然后将烟气中的C02刚化学吸收方法分离。在热交换 器b5中,高温烟气用来过热高压饱和蒸汽,在换热器b6中,中温余热用来预热重整反 应的反应物,在换热器b7中,低温热能川来预热空气。 a砹燃料巫懿器bl-b7:热交换器c1,c2:变换反应器d1.d3:介成’们ij{{}f{虬e:空4tJ.{i缩机 f燃烧室g:燃‘吐§、F h:余热锚炉ili2:蒸汽轮机jl,j3:c02化学u苁收和液化j2:co!物日I吸收和液化 图l 双燃料氨电联产多功能系统的流程图 PSA单元产生的尾气被带间冷的压缩机(d2和d3)进行两级压缩,在此可以通过物 理吸收单元(i2)分离出92%的C02, 并进行液化,排出的富氢的合成气 作为燃料进入动力单元。燃气透平 出来的烟气进入余热锅炉(h)进行余 热同收,产生的高、低压过热蒸汽 和中压再热蒸汽进入蒸汽轮机做 功。如果燃烧前C02分离率达不到 90%,还要对余热锅炉的尾气进一步 脱碳。煤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尾气 中分离出来的C02被带间冷的三级 压缩机压缩到4l 5MPa,然后在冷凝 器中液化,便下储存。’ 3系统的特性规律分析 3.1模拟条件和假设 主要的模拟条件详见文献【1 l】不再 赘述。这里主要说明不向氢气分离效率 所对应的分离压力。图2为氢气分离率 随着吸附压力与解析压力之比的变化图 .吸附解析压力比(Pn/Po) 图2氮气分离牢随吸附压力,b解析压力之比的变化 表l系统主要参数 373 [12],设定解析压力是常压,那么吸附 塔进口压力可以根据氢气分离率确定, 见表1。 . 3.2系统评价 本文采用了节能率来评价系统,:肖 能率的定义为: 脚。堡些×100%,其 Q耐 中,Q。f为参考系统的输入的煤和天然气 的总能量,QⅧs是新系统的输入的煤和 天然气的总能量,新系统和参考系统出 功和产氢量相同。节能率的物理意义为 表2参考系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