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pdf
186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技创新(上)
相机抉择的战略。即监管部门在经营利用企业研发失败后以一定的概率在资助和不资助战略之间作出
选择。从前面分析可知,如果监管部门严格地偏好于资助,就会导致经营利用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即
经营利用企业凭借监管部门的资助,单方面向政府和社会公众转嫁风险;如果监管部门严格地偏好于不
资助,那么监管部门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人工培育的研究工作很难开展。所以,政府部门在资源监
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和鼓励经营利用企业进行科学利用和研究,进一步增强野生动植物资源
新用途研究开发的能力,提高其综合利用率,一方面又要维护经营利用企业的稳定,提高社会的整体效
用,防止因单方面的资助而诱发败德行为和较高的道德成本。
参考文献
1刘江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周生贤.中国林业的历史性转变.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张雏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吴巧生,王华.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资源竞争力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5王伟.正确处理野生动物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人民日报。2004—4—29,第十六版
作者简介 陈文汇,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电话:010传真:010E—mail:chenwenhui77@163.tom。
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①
崔海兴王立群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83
摘要本文以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主攻方向,论述了构建的
原则和理论基础,介绍了评价指标的四个来源,提出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
对社会效益量化评估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林业经济管理退耕还林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
国家林业局统计公报显示,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2003底,已累计完成
1332 58万hm2的造林任务。为了探讨工程的有效性,我国学者对工程所产生的影响给予了极大关注,
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评估研究,但这些评估涉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很少。本
文以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主攻方向,提出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
系,探讨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模型。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科学的社会指标体系应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和有机组合。在构建退耕还
①本文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退耕还林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技创新(一) j87
林工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符合目前我国国情。这是社会发展程度所决定的。
(2)选择大家都认可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这是目前社会所能够提供的文献资料所决定的。
(3)要尽量与国际接轨,这是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趋势所决定的。
(4)指标宜少不宜多,宜简不宜繁。
(5)指标应具有代表性,指标间应具有明显的差异。
(6)指标的选定应具有可测性。
(7)构建的指标体系应能综合反映出退耕还林社会效益变化情况。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转型理论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都带有深深的转型烙印,全体社
会成员都受到转型的影响和制约。这一转型在本质上具有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同步进行的特点,又有
中国特色,在构建退耕还林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反映这一社会转型的进程。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抛弃单一追求经济发展的发展观,转变为人的全面发展。新的发展
观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承担者。因此,在构建退耕还林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时,应体现出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日益为人们接受,1987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
们共同的未来》报告,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全球各国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接受,
我国随后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因此,在构建退耕还林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时,应体现可持续
发展观的要求。
(四)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这一理论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20世纪40年代张培刚最先提出农业的工业
化概念,提出工业化必须使传统的农业部门转变为现代工业部门。后来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正式提出
了=元结构论,得到拉尼斯和费景汉的补充与乔根森的发展。在构建退耕还林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
三、评价指标的来源
退耕还林工程存在明显的社会效益是人们公认的,但由于目前社会效益大多由经济效益和生态效
益中派生出来·如何客观地、定量地评价其社会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杭州钱塘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第一次招聘9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夺冠系列).docx VIP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 教学设计.docx VIP
- 耳鼻喉科病例讨论(共15张课件).pptx VIP
- 2025年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一套.docx VIP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讲座.pptx
- 捷捷微电: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docx
- 第一节经皮穿刺术.ppt
- 课件:十五种病症保健按摩课件.ppt
- 2025年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ab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