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配位作用引发的NBRPVCCuSO4的交联.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配位作用引发的NBRPVCCuSO4的交联.pdf

346 第二届中日橡胶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配位作用引发的(NBR/PVC)/CuS04的交联 沈飞,昊驰飞+ 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合金研究室上海200237 1 前言 目前,为了解决橡胶材料普遍存在的再生利用性差和环保问题,很多研究者正在尝试将一些非共价 键作用用于橡胶的交联,典型的例子有热塑性弹性体、离子弹性体及通过氢键交联的橡胶。不过上述几 种非共价键作用相对较弱,交联后的材料存在力学性能较差及高温下使用性能下降等缺点。针对以上情 况,我们首次将非共价键中键能最强的配位键用于橡胶材料丁腈橡胶(NBR)/聚氯乙烯(PVC)合金的 交联川,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结果,最终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拉伸力学性能。在研究中我们发现,NBR/PVC 合金的交联是通过丁腈橡胶中所含的腈基(.CN)同硫酸铜(CuSO。)粒子之间的配位作用实现的,CuS04 颗粒除了作为交联剂以外,还起到了无机增强填料的作用,因此,该材料的交联行为有别于传统硫磺硫 化NBR/PVC的交联行为。研究表明,加热过程对于(NBIUPVC)/CuS04混合物的交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但是针对(NBR/PVC)/CuS04混合物的配位交联过程的研究还十分不够。 动态力学分析法(DMA)早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对聚合物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评价上,本文采用傅立 N-P变温红外光谱(FTolR)和动态力学分析法(DMA)对(NBR/PVC)/CuS04混合物在升温过程中发生的 交联反应进行了研究。 2结果与讨论 图1为DMA测试中(NBR/PVC)/CuS04的储能模量(E’)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作为比较,同时还测 定了原料合金的E’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E’首先出现下降(0℃附近),然 后在NBR的玻璃化转变结束之后出现了较窄的平台(60~75C),接着在PVC的玻璃化转变范围内(75-120 ℃)继续下降I21。继续升温,可以发现(NBR/PVC)/CuS04材料的E’曲线出现了两个明显的上升阶段(一 个在170~200。C,另一个在230~300C),这表明加入CuS04后,材料在升温过程中确实发生了交联,并 且这一交联过程是相对较复杂的,而E’的两次明显增大有可能归于Cu2+和腈基(.CN)的不同配位数的 配位交联反应。 另外,从原料合金的E’曲线上也观察到一个明显的上升阶段(210~275℃),这归结于NBR/PVC本 身的共交联作用。由此也表明,(NBR/PVC)/CuS04的交联有可能是.CN和CuS04之间的配位交联和 NB肿VC的自交联共同作用的结果。 ‘Correspondence tO:Email:wucf@ecust.edu.cn. 沈飞等.配位作用引发的(NBR/PVC)/CuSO。的交联 347 富 巴 蚜 三 o ≈ o = o 磬 弓 荔 Figure 1.(NBR/PVC)/CuSO.的储能模量随温度的变化 Wavenumber(cm’’) Figure 2.(NBR/PVC)ICuSO.(10份CuSO.)的变温红外光谱 为了确定DMA曲线上E’的上升,采用傅立叶变温红外光谱对(NBR/PVC)/CuS04混合物进行了研究, 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3354 cm’1处的吸收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最终消失。这是由体系中含 有的少量结晶水引起的。此外,在1092 cm~,629 cm。处出现了SO。2。的吸收峰,表明体系中硫酸铜的存 在。由于无水硫酸铜在混合物共混过程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导致混合物中少量结晶水的存在。 随着温度的升高,S04厶的吸收峰逐渐减弱,在240。C时消失。与此同时,在1 1 12 cm~,616 cm‘1处出现 了S03卜的吸收峰,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这一结果目前还不能明确地加以解释,需要做进一步 的分析。 2926 cm~,2854 cm一的吸收峰对应的是体系中.CH2的伸缩振动,相应的在1439 cm_处出现了.CH2 348 第二届中曰橡胶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可以看到,这三个吸收峰在210。C以后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可能是由 于体系中PVC发生脱氯,使得.CH2减少所致。为此,考察了C.Cl键的吸收峰,分别出现在802 cm~, 666 cm一,592 cmJ处,可以看到,在温度低于210。C时这些峰的强度几乎没有变化,而高于210。C后, 峰强都逐渐降低,并且在240。C以后趋于零,表明体系中C.Cl键发生断裂,发生脱HCI。 Table 1.(NBR/PVC)/CuS04主要的红外谱带 1650 cm‘1处的峰对应的是体系中所含的C=C键的伸缩振动,最初来源于NBR和PVC中含有的双键 结构,相应的在971 cm‘1处有=CH伸缩振动的吸收峰。随着温度的升高,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