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康复医学-评定讲述
③若插入后电位减少甚至消失,这是肌纤维对机械性刺激的反应减弱或丧失,说明肌纤维严重萎缩,被结缔组织或脂肪所代替。 ⑵ 肌肉松弛状态下:异常时,可能会出现自发电活动。 ① 纤颤电位:是一种双相或三相电位,起始相为正相,紧接为负相,同时可听到扬声器里尖调扣击声。纤颤电位多出现在肌肉失神经支配,是肌纤维对乙酰胆碱或对机械刺激敏感而出现的一种自发的电活动,肌肉失神经支配15~20天开始出现。 ② 正峰波:又称正相波、正尖波、正锐波等。是一种主峰向下的正相尖波,正波后有一个平缓、低矮的负波。正峰波波幅大于10ms,幅度大于100~200μv,常见于失神经支配肌,多与纤颤波伴生或单独出现。在失神经初期,纤颤电位增多,后期即恢复期正相波增多。 ③ 束颤电位:形态与正常运动电位相似,2~3相,宽度在5~10ms,幅度在700~1000μv。单纯出现束颤电位无诊断意义,与其他异常现象(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同时出现有诊断价值。当束颤波的相数增加,宽度正常或增大,幅度增高(大于1mv)时,称为恶性束颤波,多为脊髓前角疾病的一种征象。 ⑶ 肌肉作运动收缩时异常表现 1)轻度收缩: ①多相电位:↑>12%,在急性神经病变早期出现;群多相电位↑,时程>3ms,位相>5~10相,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或陈旧性神经损伤;短促波多相电位↑,时程3ms以内,位相达到几十相,多见于肌源性疾病。 ②巨大电位:>4mv,最高可达25mv。 ☆同步电位:只有脊髓前角细胞病变出现。方法用两根针电极插在同一肌肉上,正常人不同步,可用来鉴别小儿麻痹症。 ☆再生电位:神经损伤后数月或数年出现的巨大电位,比临床表现早约半年。 2)重度 ①电压渐减:神经—肌肉接头点疾病,如重症肌无力。 ②出现单纯相:说明肌肉收缩力量弱,见于神经元疾病。 ③病理干扰相:电压低,较稀,见于肌源性疾病,如肌纤维坏死。 ④混合相:见于肌源性疾病。 ⑤电静息:严重神经—肌肉病变。 ⑷被动牵张时:持续放电,为肌强直放电,见于椎体外系疾病。 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应用脉冲电流刺激运动或感觉神经,记录肌肉或神经的激发电位,就可以求得冲动在某一段神经上的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是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且不受测试者意志的控制,较为客观,还可定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多采用两点刺激法,这样可减少共同误差,提高准确性。 三、神经反射检查 ㈠F波或F反应 ⒈概念 刺激神经干时,运动纤维的兴奋双向传导,向下传导引起肌肉兴奋,其电反应称为M波,向上传导引起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此兴奋再回返传导,引起同一肌肉的第二次兴奋,称为F波或F反应。 ⒉临床意义 F波反映近脊髓段周围神经功能,异常时F波出现的潜伏期变长,近心段的传导速度下降。 ㈡H反射 ⒈概念 刺激混合神经干强度不足以刺激运动神经引起M波时,就会先刺激感觉神经,兴奋经后根至脊髓前角细胞,引起脊髓前角细胞兴奋,产生肌肉反应(M波),称为H反射。 ⒉临床意义 ⑴H反射反映周围神经以及脊髓前角细胞的功能。 ⑵H反射、M波、F波出现与刺激强度有密切联系,H反射刺激阈最低,首先出现H波,H波随刺激↑,H波电位↑,但高到一定程度时反而下降,但此时M波出现,再加大强度,H波消失,F波出现。 ⑶H反射仅见于胫神经等少数神经,F波见于一切神经。 ⑷H反射的波幅可以等于M波的波幅,F波的波幅约为M波的5-10%。 四、强度-时间曲线检查 ㈠概念 强度-时间曲线检查,即I-T曲线,是以多种宽度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观察肌肉的收缩反应,将各阈值在坐标纸上定点、连线,根据曲线的形态、位置分析电刺激强度与作用时间的关系,以判定神经肌肉功能的方法。 ㈡检查方法 ? 将刺激电极置于待测肌肉上,从最短或最长的波宽开始,用肉眼观察肌肉反应,求取阈反应的刺激电流强度,记录在坐标纸上。然后依次延长或缩短脉冲宽度,求取兴奋阈。 ? I-T曲线坐标纸的横轴标记刺激波宽的对数,纵坐标则为兴奋阈的实值(恒压刺激时)或对数值(恒流刺激时)。 ? I-T曲线只检查肌肉而不检查神经,只检查患侧而不检查健侧。 ㈢生理基础 ⒈正常肌肉受神经支配,I-T曲线为一条自左至右斜率逐渐下降的曲线。 ⒉ 肌肉部分失神经时,神经的兴奋性下降,对波宽短的刺激丧失反应,阈值较高,表现为曲线抬高,曲线右移,出现弯折。 ⒊ 肌肉完全失神经支配时,完全呈现出肌肉的反应曲线,其特征是位置显著右移,阈强度明显升高,斜率没有突变,曲线光滑。 ㈣观察指标 (1)弯折:弯折是部分失神经支配的确切指标,而且也是神经恢复的指标之一,表示神经反应参与曲线的成分很少。弯折左移,表示神经支配的成分增加。 (2
文档评论(0)